社区体育走出打破陌生社会第一步 家长叹孩子太孤独

2014年05月18日03:20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中国有句古话是“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感情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住在高楼里的小家庭,邻里之间极少往来,孩子也很难在社区里找到玩伴。“陌生社会”4个字,反倒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何破解社会的“陌生”难题?在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政府部门尝试以社区体育重建邻里联络,政府与社会组织、学校合作,为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并以孩子为纽带,让一个个家庭联系起来。

  体育改变孩子和家长的理念

  今天上午,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田径场上热闹异常,这片曾培养过无数世界冠军的场地,今天属于370多个普通家庭。由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冠军基金和某门户网站育儿论坛联合主办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在此举行。协力竞走、障碍接力和袋鼠运瓜等10余种体育游戏活动让大人和孩子跃跃欲试。即便互不相识,家长也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交流育儿心得和经验,孩子则在玩耍中打成一片,很快成了朋友。

  孟女士带着11岁的女儿参加今天的活动,“孩子也不能成天只是学习。”孟女士很支持此类活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孩子既能锻炼身体,又丰富了生活,还能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两年前,孟女士的女儿开始在北京市永生小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基本不影响学习时间。”孟女士表示,“只要不影响学习,女儿在学校里参加任何活动我都会支持。”但真正让她开始百分之百支持女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女儿性格上的变化,“女儿以前特别内向,这也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因为身边的小朋友太少,基本上没有什么玩伴。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后,很多孩子在一起,既有同班同学,也有不认识的外班同学,孩子之间肯定要有交流、有合作。慢慢的,身边认识的小朋友多了,玩儿的人多了,我女儿的性格也开朗起来。”

  正当记者与孟女士交谈时,她的女儿主动走过来与记者打招呼,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课余体育活动是抖空竹和篮球,孟女士看着女儿说话头头是道的样子,悄悄跟记者说:“要是过去,她看见陌生人,早就躲到我身后去了。”

  孟女士一家不算富裕,如果不是学校开设了免费的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她并不愿意花钱让女儿去学抖空竹、学打篮球。永生小学之所以能开设多种多样的免费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密不可分。

  永生小学是一所典型的胡同里的学校,场地面积狭小,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将街道所辖的文体活动中心无偿提供给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与冠军基金合作,解决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冠军基金是一家公益组织,培训了大量退役运动员作为指导社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志愿者,可以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师资。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三方共享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为什么会想到与学校、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我们最初是为了解决学生下午放学后的空档期问题。”体育馆路街道办副主任戚家勇向记者表示,“小学生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而这时家长都还没有下班。家里经济宽裕的,可以让孩子在这时候去上各种培训班,家里不富裕的,只能让孩子放养了。为了减少这些家长的顾虑,我们考虑到与学校合作,开设一些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馆路街道也希望在破解“陌生社会”这个问题上尝试一些举措,“我记得小时候,孩子放学后还可以在社区里一起玩儿。”戚家勇表示,“现在,很少在社区里看到孩子一起玩儿的场景。邻里之间没有太多联系,孩子之间也一样缺少交往。社区需要有横向联系的纽带。体育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街道办来说,我们也有条件为推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做一些事。”戚家勇介绍,“我们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社区体育,我们也有一些体育场地,比如文体中心,虽然不是太大,但不乏体操训练房、乒乓球[微博]室等设施。”

  据体育馆路街道办文体科科长王妍介绍,街道办的体育场地设施此前利用率不是很高,很多居民并不知道街道里还有这些体育活动设施,“与学校合作,提供给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也提高了街道办的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率。”

  街道办可以出场地、出经费,但如何组织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大问题,永生小学虽然有体育教师,却无法应付为全校学生开设体育课外活动的庞大工作量,冠军基金这样的公益社会组织,在这时候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区可供社会交往条件太少

  今天的“亲子趣味运动会”,还有不少家庭来自体育馆路街道以外的社区。杨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就来自北京丰台区的木樨园街道,她告诉记者,现在有一大批像她这样的家长,几乎每周都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亲子体育和游戏活动,因为社会交往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这种社会交往机会十分稀缺。

  杨女士表示,“孩子很少下楼玩,家里又只有她一个孩子,邻里之间也没有太多联系,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实情。但我担心,孤独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性格孤僻的孩子今后该怎样融入社会?”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社会交往的机会,杨女士每周都要花很多时间在网上寻找各种亲子活动的信息,以确保每个周末至少能带女儿参加一次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的机会。“她每周就这一天玩儿得最开心,有时候,一次活动不尽兴,我还会带她参加两次。”

  不仅女儿玩儿得高兴,杨女士也在参加亲子活动中增强了与女儿的母女感情。同时,她也接触到很多家长,相互之间交流育儿心经,也是很多家长渴望的社交活动。

  “唯一不方便的是,有时候活动地点很远,最远的可能要横跨整个北京城。”杨女士很无奈,“如果这样的活动是在家门口,在社区里每周举办,我相信一定会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每个社区肯定都有很多希望带着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的家长,社区可能也有举办体育、游戏活动的场地,但为什么组织不起来呢?”来自体育馆路街道的家长刘宇向记者表示,“受中国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一项活动不是政府牵头,很多事情都很难办。比如场地如何协调?活动经费谁来收,谁来管?还有安全问题,谁来负责?如果仅靠家长自发组织,很多问题都协调不了,有时候不仅活动组织不起来,还有可能导致大家不欢而散。”

  从体育馆路街道办来说,率先成为社区体育组织者的角色,的确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和责任。“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戚家勇表示,“比如,从永生小学到街道办的文体活动中心不过100多米的距离,我们就派专门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维护,确保孩子在路上的安全。”

  可体育活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人身伤害风险,当下,一旦出事,无论是否是意外,家长都不可避免地要追究学校和政府的责任,从学校和街道办规避风险来说,除了给孩子上意外伤害保险之外,别无他法。

  但无论承担多大风险,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已经走出了打破“陌生社会”的第一步。理想的模式是社区体育未来成为社区居民横向联系的内生力量,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身心受益,家长则因为体育活动相互联系在一起,体育成为和谐社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人社部: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今年将出方案
  • 体育国安负申鑫 宋卫平豪赌卖绿城遭否认
  • 娱乐黄海波嫖娼疑假名开房 酒店系剧组租住
  • 财经楼市观望期开发商服软 只现特价不见降价
  • 科技苹果iPhone存泄露用户所有行踪风险
  • 博客莫迪胜选凸显印度体制的活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中女生得幻丑症整容上瘾 1年动刀5次
  • 育儿美国8岁女儿为母亲成功接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