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不会取消全运会,那就应该把全运会办好,办成全国性运动会的典范。怎样办好全运会,中国著名体育赛事运作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5条建议。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首先,运动会不应该变成‘箩筐’,它应该是赛会,是在奥林匹克精神下,倡导参与、尊重、超越和友谊的地方。”刘清早表示,“运动会应当以竞赛、运动会的主题活动和来宾为中心,其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这3个中心服务,且应量力而行。运动会并非为安保服务、为政绩服务、为官员提拔服务、为举办地的城市发展服务。运动会就是运动会,不要再给它平添更多的任务。”
“其次,全运会需要的是品牌并非经验。”看到全运会走过50多年之后,仍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体系,刘清早表示无奈,“一个运动会品牌是由内涵和外延共同组成的,它的外延是会徽、口号和标识,内涵是精神和文化。就全运会而言, 现在只有当届全运会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全运会这个整体统一的内涵和外延。当届全运会的内涵和外延,是承办地凭借举办大型赛会的经验和对当前时事环境的理解,总结和制定出的。比如,辽宁全运会的会徽主体是一个奔跑的人,被称为是“中国力量、继往开来”,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特征。”
全运会没有自己统一的品牌,这使其缺少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无法形成可以不断传承的全运会品牌。
“第三,全运会要法治不要人治。”刘清早表示,“奥运会走到今天,它有完整的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奥林匹克宪章》、《内罗毕公约》、《主办城市合同》,还有《奥运会运行手册》。主办城市在承办奥运会时,行为对错,都有规范和标准可循。如果不是这样操作,那就是人治,很可能谁的官大谁说了算。”
刘清早自嘲道:“像我这样一个赛事专家的产生,是中国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一个怪现象。”
全运会现在只有竞赛层面的“竞赛总规程”和“竞赛规则”,从全运会整体运作而言,只有一个十分单薄、简单的“全国运动会管理办法”,缺少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也缺少全运会技术手册。刘清早说:“如果这些规范、标准都有了,我这个专家的工作就简单了,我只要告诉你怎么去做,不用告诉你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现在每次大型运动会我都要跟承办方讲,运动会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谁来做,怎么做,这4个问题在每项大赛上翻来覆去地讲。如果有了标准、规范和手册,那么前两个问题我就不用再讲了,标准、规范和手册上会写得很清楚。那么,专家的作用就是告诉你,该由谁、在什么时间来做,是教你怎么去理解标准、规范和手册。”
“第四,要市场开发不要市长(省长)开发。”刘清早为全运会至今未能走上赢利道路而感到可惜。“我不认为全运会没有商业价值。现在全运会市场开发的问题在于,没有全国层面的市场开发计划,没有全国的全运会合作伙伴。现在全运会的市场开发模式是,资源归承办者独有,利益归承办者独享,风险归承办者独担。所以,全运会的市场开发,往往局限在举办地的市场,局限在省长(市长)写条子、省长(市长)打招呼的范畴。”
刘清早认为,全运会如果不逐步走向市场,终将面对不能持续发展的危机。
“现在全运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拨款8000万元,再加上承办地财政兜底,没有一个监督机构去监督当地政府在全运会上怎么花钱,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在预算的时候缺少论证机制,现在只有事后审计,没有事前审计。如果全运会市场开发的问题不解决,地方财政的压力会越来越重。”
“第五,要预算措施,不要事后补手续。”刘清早认为,为避免出现乱花钱现象,“全运会应当在资金投入事后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事先审核和论证机制。”
“最后,全运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杜绝滥竽充数。”刘清早指出,“地方上举办全国性运动会,一些希望获得提拔和重用的干部想法设法进入组委会,但也有一些单位把‘带刺儿’的、本单位不想要的人塞进组委会。”这样的组委会,办事效率肯定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组委会应当是一个工作人员少而精的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带‘病’上岗,带‘缺陷’上岗。一个想做事、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便没有赛事组织和管理的经验,也可以在接受培训和指导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但没人能让一个带着不满情绪、不愿做事、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用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因为人力的浪费更不可小觑。”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