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秋日下午的阳光将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分出明暗。湛蓝的天色,与体育场内的蓝色主色调相得益彰。一次与众不同的全运会开幕式在这里开演,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触动心灵的震撼。
节俭 探索开幕式新思路
下午4时许,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拉开大幕。自1987年广东全运会以来,历届全运会的开幕式都在晚上举行,本届开幕式则大胆地打破了这项延续了25年的惯例。举行时间的改变,是思路的创新,更是对“节俭办赛”理念的追求和考量。
自去年12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勤俭节约、求真务实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这也给第十二届全运会定下了主基调。组委会及时调整了办赛思路,大刀阔斧地为开幕式“瘦身”。开幕式导演组成员陈峥表示,开幕式的运营管理更加严格和细致,“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能借用的绝不租用,能租用的决不购买。”
第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张玉珠说:“节俭仍要不失精彩。辽宁不搞‘满汉全席’,但‘四菜一汤’也要让大家满意。”
节俭全运,意味着勇于创新。开幕式的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个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队列操展现了当下辽宁“转身向海”、扬帆远航的气势;太极武术体现了不同年龄全民健身爱好者对中华文化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涵的理解;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全国综合体育运动会首次推出,而形式多样的健身操、搏击操、啦啦操和竞技操则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
节俭全运,意味着勇于奉献。为了节省开支,参加开闭幕式展演的表演者没有任何酬劳,而且把大部分的排练工作都安排在本单位进行。团体项目合练、彩排时间由惯常的3个月压缩到半个月左右。服装道具着重体现实用、美观、简洁、庄重,摒弃华丽风格,材质、装饰一律从简从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做减法又不失精髓,去奢靡又不失厚重,节俭全运凸显辽宁的智慧和功力。
回归 全民健身共享运动
24分钟的健身展示,让全运会开幕式返璞归真,传递出的,是体育的快乐、人民的心声。
3920名来自学校、部队、工厂、农村、社区以及各体育爱好者协会的群众演员合力展演了队列操、太极武术、第九套广播体操和健身操4个篇章。激情洋溢,简单质朴,开幕式回归体育本质,纯粹的力量直击人心。
“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全运会主题在开幕式上彰显。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盖成立说:“遴选节目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开展时间长,而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健身项目,服装齐备、道具也齐备。在辽宁这块体育热土,这样的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开幕式上,200多名扮成全运会吉祥物斑海豹“宁宁”的独轮车少年惹人喜爱。这些来自葫芦岛兴城市曹庄小学的学生,早已在校园里练就了一套过硬本领。5年级学生张茉说:“我和同学们为全运会准备了半年时间,虽然有苦有累,但值得。”
开幕式上,健身群众的主角身份几乎贯穿始终。全运主火炬点燃之后,在奥运冠军的引领下,柔力球、双球操、花棍操、篮球操、轮滑等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重新占据了沈阳奥体中心的场地中央。
引领新风的健身主题,让开幕式成为人民的盛会、体育的节日,每一位参与者的笑脸令人难忘。金牌属于少数人,健康属于所有人。全运盛会不仅是体育健儿的一次巅峰对决,更是老百姓享受体育发展成果的盛会。全运会还没开幕,辽宁已有43个全民健身中心、96个体育公园、1035个健身广场投入使用。
开幕式总导演杨嵘说:“以往的开幕式把很多精彩的画面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而这次的开幕式却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传承 体育精神薪火相传
入场仪式中,38个代表团的旗手引人注目。
中国男篮标志性球员、36岁的老将王治郅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旗手,引领运动员入场仪式。之后,隋盛胜[微博]、谢国臣等排球教练带队入场,晏紫、鲍春来[微博]等老将也高举旗帜。少帅老将陆续登场,在他们的身后,是各代表团的年轻选手们,他们是中国体育的未来,正在沿着前辈们的足迹蓄力前行。
临近开幕式尾声的火炬传递更开启了人们对辽宁体育和中国体育的辉煌记忆。18位奥运冠军和3位功勋教练将火炬传递,王义夫、王军霞、王楠、张宁……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17时36分,最后一组火炬手,“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英雄航天员”张晓光和蛟龙号“载人深潜英雄”刘开周将手中的圣火传递给12名少年儿童代表。
随后,命名为“汇聚”的火炬塔缓缓拔地而起,12名少年儿童分别点燃眼前的篝火盆,电光火石间,全运圣火熊熊燃烧。火炬塔主体造型的38根钢筋,代表了38个全运会代表团;上部两节的56根铁柱,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团结进取,走向复兴。火炬塔底座火车、汽车、齿轮等图案表达了辽宁创造出的工业奇迹。体育精神将从这里薪火相传,祖国未来的一代也一定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不到两个小时,全运会开幕式精彩落幕。此时,天色未晚,彩霞满天。
本报记者 陈晨曦[微博] 季芳 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