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辽宁全运会如果能载入史册,肯定不是因为破了多少纪录,诞生了多少明星,而是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开幕式。这个从预算九千万直减到实际九百万的二十来分钟的表演,让文艺明星大腕们统统走开,让人民群众鱼贯入场,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节约,更多的是与世界的一次姗姗来迟的接轨,是对体育精神众望所归的正本清源。
如果一切按既定方针办,这个开幕式的投入突破九千万是十拿九稳的。本着超过以往、把往届都比下去的宗旨,每届全运会(含各类运动会)开幕式的投入,都会达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地步。十多年前的某届,东道主很自豪地说,主体育场大屏幕是最新的高科技,花了一千多万。声光电的成本只有专业人员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八九千人的群众演员队伍,每天盒饭就得十来万,即使操练一百天,就要上千万。
绝大多数体育赛事开幕式再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到头来不过是一桌大餐前的开胃茶,或者堂会庆典前的几声二踢脚和几枚烟花,惊天动地满天灿烂之后就是一地狼藉,很多重大世界性大赛的开幕式,简单得就像一群居民和孩子踩街逛公园,越是富国还越是抠门,但决不会引起非议。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开幕式事关国家脸面,有关方面才会高度重视,但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也不过是几个短镜头,巴塞罗那的射箭点火,意大利的模特入场,汉城的一曲手拉手,悉尼的未来水世界,北京的卷轴。
全运会或者比它级别更低的林林总总的国内运动会的开幕式,过去开销上亿的并不在少数,但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一个都没有。我们都是一个家,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的中华文化不需要你再展示,你搜肠刮肚搞出创意,八九千人勤学苦练一年半载,以为大成本大制出大片,旁人看来,无非是安塞锣鼓和江南丝竹,大漠风光加小桥流水,再加上声光电,并不见得比小打小闹的宁神财电视剧精彩,不见得架得住万千网民的集体吐槽。当然,更坏的结果是,没人来吐槽。
这是后奥运会时代的第二届全运会,是智能手机时代的第一届全运会。人民的精神生活已经极大丰富,娱乐方式有了无数种选择。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你花掉九个亿把开幕式搞得空前绝后,也可能是白搭,收视率拼不过“中国好声音”,口碑不如《富。二。代》。从大众健康和人文关怀的角度看,让人呆坐电视机前花一两个小时看一帮专业演员唱歌跳舞,还不如跟着健身教程自己跳舞,或者花一二十分钟到小区公园溜达。办全运会图个啥?第一届的时候已有明确指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辽宁全运会的开幕式方案是中途更改,预算属临时调整,不知道它前期已投入多少,有没有留下烂尾项目。不过没关系,它本身作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为今后的各类红白喜事树起了标杆,办的人松了绑,看的人松了口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里程碑,一个通向绿色环保人文全运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