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运动转型的成功之匙:体教结合 求变求生存

2013年07月24日16:15  新华网

  新华社厦门7月24日体育专电题:求变求生存——模型运动转型的成功之匙

  新华社记者王集旻付敏

  中国的模型运动曾在上世纪80年代盛极一时,而今,徘徊在谷底的航模运动凭借筚路蓝缕的执着精神,逐渐走出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其中的密匙便是“穷则变,变则通”。

  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军事体育项目的航模运动辉煌一时,鼎盛时期曾握有67项世界纪录,运动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青少年航模运动蓬勃发展。但自上世纪90年代被调整出全运会之后,航模运动就走上了下坡路。

  从纯体育的角度考量,这个项目目前的发展依然不景气——运动员大幅度流失,如今还保留专业队的省市不超过5个,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运动员只在两三个项目上保持着优势。

  “没有国家拨钱,这个项目就无从谈起,如果坐等政策,说白了也是坐以待毙,”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模型部主任王雷不止一次这样说。

  既然专业之路成了穷途末路,那结果要么是等着被淘汰,要么就是寻找新的变化、新的出路。

  模型运动的出路在学校。

  “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学生,即便是一个成年人拿着图纸来做模型,还能顺利起航,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你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也需要你有很好的耐心。所以,这个玩的好的孩子,学习也会好,”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小学老师杨海波说。

  杨海波目前正在厦门参加全国模型体育文化节,该项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近千名中小学生前来参加。让王雷感到遗憾的是,囿于当地的接待能力,很多希望参加的学校不能到场参赛。

  像这样的模型体育文化节,每年有十几个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除此之外,航管中心还在近几年打造了由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比赛链条,并且层次分明,从专业到业余一应俱全。

  在模型运动的世界里,那曾经势同水火的体育和教育,合乎情理、水到渠成地结合了,这当然要“归功于”当年航模被调整出全运会的决定。尽管航管中心在校园开疆拓土,乃是形势倒逼改革所迫,但结果却是诞生了一个地道的“体教结合”的典范。

  王雷介绍说,在航管中心为航模设定的新的历史定位中,这些项目不仅要“为教育服务”,也要“为国防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已经同以往的“升国旗、奏国歌”有了质的不同。他还认为,这也同该项目本身“四不像”的特征有关,因为航模本身就是一个跨领域的载体。

  除了整体发展思路的变化,航模运动本身从赛事角度上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希望凝聚更多人气。现如今的航模比赛已经同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本次在厦门进行的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以前仅仅是学生从家里带来模型直接参赛,说白了压根不是孩子们自己做的;而今则增加了现场制作环节,这就令参赛难度陡然增大,却令比赛充满变数,也极大地动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了。

  除此之外,赛事也增加了很多的娱乐性和表演性。例如本次文化节的水上足球,让厦门集美中学的小观众们看得跃跃欲试。

  “完全走竞技肯定不行,过程单一不能长久吸引孩子,就没有生命力,所以赛事设计上一定得有创新,”王雷说。(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