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隼:巴黎决赛技术层次极高 远超张怡宁王楠经典战

2013年07月23日10:45  乒乓世界杂志
《乒乓世界》2013年第六期封面《乒乓世界》2013年第六期封面

  以下为《乒乓世界[微博]》2013年第六期封面故事副稿,原标题为《李隼 又一个十一年 又一个大满贯》:

  文/陈偲婧 图/边玉翔

  1996年,李隼成为中国乒乓球[微博]队女一队的教练员。他是北京人,曾经用地道的北京腔这样讲过他进入国家队的经历,“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没取得过什么好成绩,既然国家队敢要我,那我有什么不敢来?”

  当一队教练以后,李隼带队员参加的第一个世界比赛是1999年的埃因霍温世乒赛,当时他组里的三名队员王楠、张怡宁[微博]和李楠包揽了比赛的前三名,这个成绩给教练生涯刚刚起步的李隼很大的鼓舞。靠着这份冲劲儿,李隼在2000年带着王楠拿了悉尼奥运会冠军,王楠也在那年完成了自己的大满贯。

  李隼还在北京队当教练的时候,张怡宁就是他手下的队员,师徒俩经历了2003年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的失利,卧薪尝胆一年后,终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爆发。张怡宁在师徒结缘十年时,拿到奥运会冠军,转年在上海世乒赛上封后女单,完成了她的第一轮大满贯。然而张怡宁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在她退役前,再次获得了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女单冠军,是目前世界乒坛唯一一位夺取两轮大满贯的选手。

  2002年,李晓霞师从李隼, 2008年获得第一个无机时代的女子世界杯冠军。作为名师李隼的徒弟,李晓霞身上承担了太多的压力,这使她始终在硬仗中无法完全释放自己。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决赛时,李隼特地把已经退役的张怡宁叫到身边看球,他多么想看到这一传承时刻——女乒一姐的“大旗”在张怡宁的见证下交接到师妹李晓霞的手中——可惜当年并未如愿。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李隼用“陪她熬着”形容过自己执教生涯里两年的时光,分别是从2003年张怡宁世锦赛获得亚军后到2004年奥运会上封后这一年,和李晓霞从2011年世锦赛失利到2012年奥运会获得女单冠军这一年。李晓霞神奇地和师姐张怡宁一样,不仅在知遇李隼十年后获得奥运会冠军,而且在转年的世乒赛赛场上再次夺冠,完成了自己大满贯的梦想。女乒一姐的“大旗”,也终于在李隼和张怡宁的亲眼见证下完成交接。

  李隼继张怡宁之后,又历时十一年打造出了大满贯李晓霞,在他执教女一队的17年中,共完成大满贯4轮次,奥运女单冠军从未旁落。更让人敬畏的是,李隼的传奇还在继续。

  李晓霞放松了,也坚定了

  在这届世乒赛之前,李晓霞经历了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以前张怡宁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我始终认为李晓霞有她自己的潜质,她表面上看非常胆小怕事,外界开始都觉得她不行,我最初也觉得她性格各方面太软,不喜欢竞争。后来我从一件事上感觉到她骨子里很硬气,具备和王楠一样的品质——不喜欢竞争,但人逼到那个份儿上的时候,人的反弹能力非常强。

  2006年李晓霞参加了世乒赛团体赛,没上场就拿了个世界冠军,当时北京开了一个嘉年华游乐场,李晓霞和我女儿去玩,她没一个项目敢上去坐,连很简单的项目都吓得嗷嗷叫,当时我才上初一的女儿诧异地问她:“你这样还能拿世界冠军?”后来国乒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我跟李晓霞说:“明天要是不能完成任务,你以后肯定打不出来。”第二天早上我看李晓霞的眼睛都是肿的,估计没睡好,当时有一个项目很多女孩都不敢做,但是轮到她的时候,她基本没有犹豫,一下就蹿下去了。这件事让我发现,李晓霞如果真被逼到那份儿上,她还是能狠起来的。当时我心里挺高兴,觉得她骨子里是可以的。

  她需要自信,我会忽悠

  李晓霞虽然没有王楠那么强的爆发力,但是具备了王楠那样的性格。后来我开始总给李晓霞压力,希望她能像王楠、张怡宁那么强悍,但压得有点太厉害了,而且她太看重舆论对她的评价,外界都说李指的“一世英名”可能毁她手上了,这些对她都有影响。后来她的压力越来越大,冲着我喊出来“我不是张怡宁”这句话。从那以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对李晓霞应该换一个思路,不管干什么事,重点在突出优势,少在思想上给她太大压力,而是将压力转移到她技术上,她当时在技术上有很大优势的,压力可以让她的技术更加厚实,自信心也更强一些。

  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李晓霞对我非常了解,有时候她知道我在忽悠她,但是她还是愿意相信我。李晓霞的球越练越好,再加上我的忽悠,她人就越来越自信了。伦敦奥运会以后,李晓霞的技术有一个特别大的飞跃,完全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去发展了,这是我这次感觉心比较定的一个原因。说实话,奥运会决赛她能打成那样,已经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拿完奥运会冠军后她人放松了下来,人也更坚定了。

  孔令辉[微博]说对李晓霞说:你确实成熟了

  以前有很多技术李晓霞一直想练,但是这些技术她在比赛中打不出来。举个例子,反手她过去只能近不能退,现在她能把层次分得很清楚,真正能做到从近台、中台、远台都能全面发动进攻。以前李晓霞正手打过去的摩擦球也始终做得不好,打完奥运会,她这项技术很快就打出来了,各种摩擦球的手法都好像无师自通一样,所以这次世乒赛她真正的变化来自与她技术上的进步。

  李晓霞现在明白很多道理,全方位的悟性都有提高,我觉得这对她能完成大满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举个例子,每次大赛前运动员都要和教练坐在一起谈一谈,我们叫会诊,这次会诊时她在参加人大会议,请了半天假过来。我们头天晚上告诉她这个时间安排,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留给她将自己的问题过过脑子,根本没时间写下来,一般会诊是都是她先讲,说说这段期间她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去做,然后大家帮助她看看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当时她讲完以后,我印象特别深,我们几个教练面面相觑最起码有5秒钟,没的说,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后来孔令辉说对李晓霞说:“你确实成熟了。”

  李晓霞对自己的问题和必须要做到的事都非常清楚,包括对待技战术,应该练到什么程度,怎么去练,包括她应该如何对待队内竞争,对待和丁宁的竞争,其实这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从我本意是回避这个问题的,但李晓霞想得很明白,不管什么时候碰上都是正常的竞争。

  现在的李晓霞不会想在哪场比赛中急于证明自己,等于把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她现在想的就是我只要练到了,水平到了,心里就很踏实了,输一场半场没关系。我回想了一下,其实张怡宁也是有这个过程,她在不是特别有数的时候,总带有一种侥幸心理,但当张怡宁和李晓霞都练到了的时候,她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强大,技术、思想、战术都已经相对成熟。这样李晓霞在比赛中出现一两次失误时,心里会很坦然,脑子里对战术依然很清楚。

  目标是大满贯,我们心照不宣

  现在我和李晓霞配合起来比过去简单了很多,在比赛期间,我们每天晚上要做的是大夫帮她放松肌肉,我帮她治疗膝盖和胳膊。李晓霞在八进四跟武杨打比赛之前,突然就感觉不对了,进入赛场后,我收到一条短信,本以为是朱雨玲[微博]发来的,一看竟然是李晓霞,其实她就是坐在赛场挡板后面给我的信息,说明她还是会有起伏,我就马上过去帮她分析开导,我说:“你正常发挥就行,咱们已经练到这个份儿上了,冠军在封闭训练结束时就已经产生了,你想太多没用,我相信一切会有结果的。”我说完,李晓霞马上就好了。这次世乒赛,李晓霞已经比原来心定很多了,决赛我没想到她发挥得那么好,因为她半决赛和丁宁都发挥得非常一般,两个人在前三局打得都不好,直到第五、六局才发挥得比较正常。女双决赛我解说的时候说,回去要再总结和提炼一下,就是想总结李晓霞在什么情况下会发挥得像决赛里那么好。

  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总形容李晓霞像一辆德国造的奔驰汽车,所有的零件都很紧凑,发动以后很难阻挡她。她在八进四之前发信息给我,可能觉得本来跟丁宁就不是很好打,又放在整天比赛的最后一场,前面还要跟武杨打,各方面因素给她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波动。我觉得这也正常,武杨的削球不是很好打,李晓霞要想省劲儿就肯定是赢不了,必须得拼出来。过去李晓霞总是有一些畏难的情绪,这次来看她在战胜自身困难的能力比起过去有很大提高,而且她自己瞬间调整的能力比过去高很多。比如她过去一出现问题就连丢四五分,人再一蒙一局就没了,现在她也有连续输三四个的时候,但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这种连输的情况也比以前少多了,这就说明她遇到问题能很快调整过来,马上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

  李晓霞还有一个提高,过去她只要使用一项技术,出现一个失误她很快就不敢用了。现在她不会这样,决赛第六局非常明显,她7:4领先让刘诗雯追到7平的时候,她发了一个球,刘诗雯搓她一个反手,半高,她上来球都没够到。在7:8落后的时候她又发了一个,刘诗雯搓的地方一模一样,她仍然上去就一板,一点都没犹豫。这个球观众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她第一板没打到,第二板能打这么好,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是很大的一个升华。

  我和李晓霞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和丁宁打到关键的时候,我觉得她不够狠、不够坚定的时候,她在场上马上就会拼命叫、拼命给自己加劲儿,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马上能意识到哪里出了问题,这在过去是不行的。我觉得这些反应都是她进步、成熟的表现,这些表现都是她在最关键时刻发生改变的。

  目标我始终没说出口

  这次比赛我们定的目标,应该是心照不宣的。我觉得现在我们俩配合的感觉已经接近我和张怡宁了,很多事情不用说出来,从我给她训练时的态度,她马上会领悟到这次世乒赛我们应该去干什么,她也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心里知道李晓霞能承受的压力还没有张怡宁那么多,张怡宁是天生的,所以2005年世乒赛的时候,我敢跟张怡宁说你不要我要,但是对李晓霞给予这么大的压力可能还不行。

  过去我们俩的配合为什么老有问题,因为她总觉得我要求高,我总觉得她不行,始终没在一个频道上,现在我们基本完全在一个频道上了,我想干什么,我想怎么去做,她都能跟得上,甚至可以比我希望的更努力,我觉得这也是李晓霞成熟的一种表现。

  李晓霞心很细,我知道她特别要,所以从我嘴里从来就没说出让她一定要拿大满贯,我都是从我平时的行动和平时对她的要求中,表露出我对她拿大满贯的渴望,我觉得她心里应该能感觉到。我始终没把目标说出口,因为我担心这会使李晓霞更想要这个冠军,这样她会不会保守害怕?我不敢给她这么大的压力,还因为她在赛前的一个多月中,状态太好了。过去很多很多人都出现过这个问题,赛前状态太好了,到比赛时一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就容易蒙。在训练的时候,我不断地给她制造问题,总想给她挑出一些刺儿,让她出现问题。可是我基本上没找着,我给她上很大的难度,跟男队员翟超比赛,给了她压力,结果她赢了。正好这时主力跟非主力打平,一个队再推荐一个人打一局定胜负,这一局输了全队都算输,对方还是翟超上,李晓霞7:10落后,最后12:10扳了回来。李晓霞不但在我给她制造困难的时候扛了过来,而且让我看到她现在敢于担当了,关键时刻可以自己上,骨子里有自信和霸气,觉得这个事就应该她来做。封闭训练期间去打世界杯团体赛,李晓霞特别紧张,我还很纳闷,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要打好。那时候李晓霞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张怡宁,她觉得自己已经有这个能力,也到了挑大梁的年龄,在团体赛中可以发挥得更好。

  希望李晓霞真正做到“人球合一”

  其实赛前我最担心的还是她这一两个月状态保持得很好,球练得也很好,真怕到了大赛的时候她遇到困难就摆脱不了。但通过比赛来看,我担心的事没有出现。我认为她目前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明显领先了,再加上她现在思想上相对比较稳定,起伏不大,所以对方战胜她的可能性比过去小很多。这次在比赛中李晓霞可能会出现两到三次的起伏,但很快就能转换过来,基本上能控制住场上的局面。过去她总是刚上场能控制,对方一变化她就乱了。这次她球也练到了,人也相对稳定,所以整个比赛她给人感觉很稳定,最后拿到冠军,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我在去年年底的竞聘报告中写道,争取让李晓霞能在里约奥运会的时候能真正像王楠、张怡宁那样达到“人球合一”。从这次世乒赛看,她已经有点这个意思了,她在场上的自控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我的要求。接下来我想应该让她有一些新的意识,关于全队的建设方面的意识。现在女队等于换了一拨人,可能在打完今年的全运会以后,会彻底更新,李晓霞就真的变成老运动员了,她怎么能够把身上好的东西在女队中实现传帮带?能不能帮助队里做好第三次创业的推广工作?怎么重新塑造自己在球迷心中的形象?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她过去对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太够。

  传帮带和树立自己形象,我认为过去的老运动员做得都不是很理想,我记得1998年王楠刚冒出来的时候,该怎么去回答记者的问题,我都帮她出过主意。过去李晓霞是容易受到舆论的干扰,所以我让她屏蔽很多东西,我的想法就是让她别管那么多,先把球打好。但现在她要面对的是,球打好了就必须要承担起责任,所以今后我要帮她把这两项工作做好,对女队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是最好的决赛

  我这次看李晓霞打球挺激动的,但我已经不是因为自己又培养一个大满贯而激动,而是她在决赛场上能发挥出这么高的水平让我很激动,甚至比看她拿伦敦奥运会冠军还激动,她发挥的真正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很多过去只是练到,但我认为不是她主体技术的球,她都在场上很坚定地用了,而且运用得很合理,很有效。遇到比分被咬住或者落后一两分的时候,李晓霞也处理得非常果断,而且打得很坚决。李晓霞在球质量那么高的前提下,心态能如此坚决,真的给了我惊喜。

  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我是真想要冠军,那时候是真急,急得手心冒汗,三口就抽完一根烟,王楠赢了我直蹦。现在是拿了我高兴,拿不到也不会太刺激我,因为现在这些荣誉对我的刺激很小。这次我特意拉着朱雨玲和我一起看决赛,让她感受一下这种决赛的气氛,在比赛时朱雨玲会经常侧着脑袋看着我的脸,她也觉得李晓霞有些球打得神奇,再看看我,我表情也情不自禁地丰富起来,因为真的有很多球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在决赛中李晓霞给了我兴奋和惊喜,我觉得这种回报比她拿到大满贯还让我高兴。当时打了两局的时候我就想,这球就算李晓霞输了我也很坦然,心里已经完全不紧张了,完全是以欣赏的心态在看。那天刘诗雯也发挥得非常出色,准备得很充分,打得也非常坚定,在李晓霞这么强大的攻势下,刘诗雯真的做到了临危不惧。

  在我的心里,2005年全运会决赛,王楠对张怡宁那场球是登峰造极的比赛,但这场巴黎世乒赛决赛单纯地从技术含量的角度看,我觉得已经远远超过2005年那次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乒乓世界》电子版:http://www.chinattw.cn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