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加油哦,青!

2013年04月13日10:59  晶报

  过去被摒弃,马达在轰鸣。中国人马青骅驾驶着F1赛车驶过了时间的荒原,奔驰在上海赛车场的跑道上。这一天,理应记录到中国赛车运动的记事本中——多少年的良苦用心,牵线搭桥,风波不止,最终换来这么一场中国赛车手、F1赛车和上赛道的金风玉露之逢。

  首秀

  这是F1进入中国10年来,首次在中国大奖赛的赛道上出现中国车手——虽然只是一场练习赛而并非人们期待的正赛,但是这一步我们等待太久。

  昨日上午,卡特汉姆车手马青骅启动了按钮,驾驶着F1赛车来到上海赛车场的“上”字形赛道参加中国站的练习赛。很快,数据出来了,马青骅的单圈最快速度是1分43秒545,排名第22位。名次并不突出,但足够出色。

  “非常顺利,”谈及表现,马青骅说,“赛道稍微有一些滑,还是有一些灰尘,赛道不是特别干净。车辆在最后一次出去的时候有一些小的发动机问题,导致我损失了些时间,但总的来说,我觉得非常不错。”

  自从前东家HRT车队破产后,马青骅迅速加盟了卡特汉姆车队,这是他第一次驾驶卡特汉姆的F1赛车,“这次表现会给我足够的赛道经验,我第一次接触卡特汉姆的F1赛车,也是第一次使用kirs的系统,今年因为DRS的变更,应该说我还是在适应过程中。”

  话说回来,其实这并不是马青骅第一次参加练习赛——上赛季他在HRT车队就有过四次练习赛经验,不过,他觉得此番家乡作战感受非常不同,“(能在‘上赛道’比赛)当然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以中国车手身份参战F1大奖赛,比赛过程中我专注于工作,专注于跟车队的交流,专注在赛道上,作为中国人能够穿上F1的车服站在这里,我觉得是中国人的骄傲。”

  十年

  马青骅的价值,在于他的身份,他的经历——同样浮现在轰鸣声过后的寂静中,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从炫目F1赛车里走出来的人,可以这么亲切,这么熟悉。

  练习赛的圈速和排名不是很重要,对于上海的车迷来说,因为自己人马青骅的出现,他们迅速且欣喜地找到了自己支持的目标人物。就在练习赛结束后,回到维修区,车迷们围着这位中国F1运动开拓者索要签名,争相合影。

  马青骅承认,如今他要适应这样的名人生活状态,尤其上海是他的家乡。“现在如果让我一个人在街上走,可能会有点麻烦了。”

  “很感谢他们来支持我,赛车在中国是一项全新的运动,正在迅速地普及中。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观看比赛,走进赛车场。”马青骅还希望,“自己能为中国赛车运动带来更大的帮助。”

  更富有励志意味的是,F1大奖赛第一年来到上海时,马青骅是众多普通车迷中的一位,和现在很多怀有梦想的小孩一样,他作为现场观众来到上海赛车场参加了那场嘉年华。

  如今十年一晃过去了,最初的“上赛道”记忆有些模糊,“那一年的冠军是谁?舒马赫还是巴里切罗?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过,印象最清晰的是当年沸腾在心中的信念,“ 那时候我在现场,还是看台的一名观众。当时心情就是非常急迫地想能够有一天驾驶F1赛车行驶在‘上赛道’。”

  未来

  无数人在关注他的成败,无论是粉丝、媒体还是赞助商,马青骅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经受考验。而此时, F1赛车殿堂的香火正是鼎盛,这个年轻人不会无动于衷,在这么一场小试身手后,他在内心有更深远的目标。

  在这片事先张扬的烂漫烟火中,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马青骅背后宽阔的中国市场。卡特汉姆车队的新闻发言人汤姆·韦伯承认,车队选择马青骅显然有其中的商业因素,“能够在一个成熟的F1市场中寻找一位车手当然是好事。我相信,这里的人们,需要一位当地英雄人物。”

  不过,经过这么一场练习赛,韦伯对这名中国年轻选手似乎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马表现非常成熟,他完全遵照了我们的要求,没有单纯去追求速度。他的表现甚至比一些经验丰富的车手都要好。”

  对于现在的团队,马青骅十分满意,虽然加入新车队的时间还不长,但一切进行得很顺利,“这一个半月以来我与车队融入得不错。无论是比赛还是试车都很好。”

  至今为止,在F1赛场上,马青骅完成的仅仅是练习赛,在他看来,进入正赛还需要等待,“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赛车通俗点说步骤相对其他运动更繁琐一些,要达到最终目的肯定需要更多的准备过程,我相信现在我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往F1正确的道路。”

  完成了令人瞩目的“上赛道”首演后,下一场练习赛机会什么时候还会到来?马青骅回应道,“这要看车队安排,因为今年我还有其他赛事需要参加,需要车队协调。”

  晶报上海专电 特派记者 朱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