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访中国越野www.d14wd.com网站运营总监、达喀尔拉力赛中国摄影师于永钢
“达喀尔拉力赛----属于勇敢者的游戏,无论是对赛手还是工作人员。它是天堂,因为在这里你和来自全世界的顶尖车手、厂商共同体验极限汽摩运动带来的刺激与挑战;它是地狱,因为在这里你的肉体和意志每天都在遭受着人与自然交锋所带来的痛楚和危险。2013年达喀尔拉力赛,又是一场人类伟大的穿越。”----摘自《大头于达喀尔手记》
于永钢,圈内人称“大头于”,中国越野www.d14wd.com网站创始人兼运营总监,中国越野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运动资深摄影师;首位参与航拍达喀尔拉力赛的中国摄影师,常年参与国内外各项汽车赛事的摄影报道。
2013年1月5日至20日,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在南美开赛。赛事先后跨越三个国家,从秘鲁开始,途径智利、阿根廷,全程8500公里。两次翻越安第斯山,最后折返回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收车仪式。
从北京起飞,经停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30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于当地时间1月2日晚上,于永钢和中国哈弗达喀尔车队的队员们抵达秘鲁首都利马。
这也是于永钢连续第四年随队报道达喀尔拉力赛,与开闭幕式的隆重相比,比赛的过程仍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赛车比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永远是精彩的速度与激情的碰撞。对于摄影师来说,“每年的达喀尔近一万公里的路程,会有一大半是漫长而枯燥的。公路两旁基本都是亘古不变的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偶尔看到一座白头翁般的大雪山,大家都会兴奋地叫起来,赶紧拍照。”2013年的达喀尔拉力赛基本都是在低海拔地区进行角逐,除了那场令人敬畏的翻越安第斯山的较量。
“实际上这四年来每次翻越安第斯山时我都会有恐惧感,要在4800米的海拔高度上行驶近一天,由于空气稀薄,燃油未能完全燃烧,因此也不能跑得太快。也看不到村镇和加油站,几乎一天不能进食。好在能不时的见到和拍到生活在高原的野驴、羊驼以及火烈鸟等非常珍惜的动物。”在从事汽车运动摄影之前,于永钢曾是国内知名的生态摄影师,常年丰富的户外拍摄经验,使他能够更为敏感的在单调、枯燥中发掘自然之美的乐趣。以他独特的视角,向观众传达他眼中的达喀尔。
高手过招 所见略同
2013年,于永钢有幸跟随参加过30多次达喀尔拉力赛拍摄的法国摄影师埃里克进入赛道拍摄。埃里克是法国DPPI图片社的首席摄影师,我们在国内看到的达喀尔官方图片以及达喀尔画册都是出自埃里克和他的团队之手,是这个行业里大师级的人物。于永钢也想借此机会看看在达喀尔这样顶级的赛事中,官方摄影师是如何工作的。因怕自己睡过头而错过这次机会,前天晚上12点抵达大营的于永钢干脆就坐在营地的餐厅里等。“困了就站起来在大营里到处走走,偶尔也拍一下夜幕下还在工作的维修技师们。”
那天,他凌晨三点半就来到新闻中心,找到埃里克的1000号媒体车。(也是媒体车的第1号)不到四点,埃里克和另外一位摄影师就出现在于永钢面前。达喀尔拉力赛的媒体车实际上就是一部按照组委会要求,改装的非常正规的赛车,并且配备了GPS卫星追踪器等专业设备。“我被赛车座椅紧紧的夹住,起初非常不习惯,身上又被多点式安全带紧紧扣住。埃里克的一号媒体车以及他手腕上的手环使我们在赛道里一路过关。”埃里克让于永钢选择拍摄点,选好后,埃里克竖起大拇指。到了选定的地点后于永钢才发现,几位官方摄影师已经守候在此了。
“我从自己选择的最远拍摄点,对着飞驰而来的摩托车一边拍,一边向我预先选好的最佳拍摄点靠近,第一架跟拍赛车的直升机压着我们的头顶飞了过来。呼啸而过的赛车卷起的烟尘也瞬间把我们这些摄影师包围了。但在拍摄中,我身边的世界各大通讯社记者及摄影师们都非常守规矩,若大家在拍摄中移动机位时,都会看看身后是否有人在拍照,也从不太近距离的接近赛道拍摄,以免影响车手比赛,而且会给双方带来危险,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而让于永钢感触最深的则是达喀尔组委会对赛事推广的注重程度。“我感觉到他们的摄影设备不一定比我们高级多少,他们所选的拍摄点同样也是我们看上的。但他们却是经过精心策划、协同作战的团队。而且,在组委会有效控制和直升机的配合下,几乎赛道里所有的最佳拍摄点上都会有官方摄影师。加上非官方媒体车以及摄影记者因交通工具的限制,很难到达这些媒体路书的拍摄点。所以,大部分精美的图片都是出自这些官方摄影师之手,这对赛事的推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记得本届达喀尔冠军彼得汉塞尔也兴奋得说过:‘今年组委会大概试图把赛段里的风景设计得更漂亮,但赛段也实在是……太漂亮了!’”
借鉴达喀尔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赛车运动原本就是人车合一,在广阔天地间进行的一场气势磅礴的比赛。中国丰富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得国内的赛事在复杂程度上绝不亚于任何国际赛事。但随着国内赛车运动的发展,相关的赛事推广却迟迟未见起色。“中国的赛事一定要把漂亮的风景和赛车纳入到一起,精妙绝伦的画面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有想来参与的冲动。我常常在我们的网站(www.d14wd.com)论坛里看到用户提出关于多拍一些好风景的意见,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赛车运动的传播本身不是单一的竞争内容的传播,尤其是越野拉力赛,你要借助于非常好的外在因素的魅力,比如赛车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壮阔场面,人们在欣赏一张好的有感染力的图片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赛事的认知。”
达喀尔官方组织者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重视以埃里克为主的摄影团队的作用。达喀尔所有官方拍摄点的前期勘路、打点工作(也就是媒体路书)都是由他的团队来完成。因为埃里克有着30多年拍摄达喀尔的经验,他知道哪个角度能出片,而好的图片则是对赛事的极大推动。“中国的长距离越野拉力赛原本也是有媒体路书的,但前几年因故舍弃了媒体路书的制作。我希望国内的赛事组织者不要‘因噎废食’。如果聘请有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摄影师去勘路,就一定不会透露。”于永钢说。
只有官方摄影师才能够深入的赛道,而不是乌泱一片都可以进,也使得赛事的安全性有保障。媒体路书的制作也能够反应出组织方的严谨、专业,如果出现错误也会给媒体记者带来极大困扰和不便。这一点,一些在国内常年跟随越野比赛的记者都深有感触。因此也决定了必须是由资深赛车摄影师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中国目前还没有将最美的风景与赛车运动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我相信,国内有限的几位赛车摄影师在赛道里选点绝不次于达喀尔拉力赛的这些官方摄影师。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主办方的推广意识。”于永钢说道。
每年,在达喀尔拉力赛进行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于永钢每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甚至还会有几个夜晚不曾合过眼,为防止因犯困而错过精彩镜头,他会使用“鼻夹”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他还会随身带一瓶“老干妈”,这样,在面对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的西餐时,能够吃下足够多的食物来保持体力。
至今,于永钢在达喀尔拍摄的图片已达七万多张。“我的图片一部分提供给国内参赛的车队和厂商使用,绝大多数都是在行进中上传到中国越野www.d14wd.com的达喀尔专题报道以及论坛中,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很多车迷比较喜欢这样的报道方式,即时更新的图片以及简短的文字说明,是国内车迷们了解达喀尔的便捷途经。中国越野www.d14wd.com已经连续两年制做了达喀尔拉力赛的专题,成为国内越野玩家了解赛事的主要渠道之一。”于永刚说,如果一切顺利,他将率领中国越野网站在业界非常知名的几位摄影师,为中国的长距离越野制作专业的媒体路书,“中国越野www.d14wd.com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图片拍摄团队,几名摄影师是国内赛车圈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我想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有责任为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永钢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