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场的背后--12强赛都带不动的沈阳足球经济

2016年09月06日23:35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沈阳奥体中心沈阳奥体中心

  新浪体育讯  (稿件来源:懒熊体育微信公众号 刘晓)

  把12强赛的首个中国队主场比赛放在沈阳别有深意,毕竟这里曾是15年前的福地。遗憾的是,至少在对阵伊朗队的比赛中,我们没能看到沈阳乃至东北的足球经济有太多的起色。

  主场对伊朗,现场几乎所有球迷都穿上了红色的助威T恤,即使对于身经百战、陪国足走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沈阳主场来说,这也是头一次。

  仔细看去,球迷身上的T恤一部分是主办方统一发放的,剩下的五花八门,还掺杂着不少最新版的中国队队服,这些“杂牌装备”大多来自场外摊贩,很有体现市场经济的感觉。

  可惜的是,这几乎是沈阳“预选赛经济”的全部。

  每过四年,中国都会掀起一波“世界杯经济”热潮,以验证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可或许是因为阔别的时间太久,当中国队15年后再一次站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决赛的赛场上时,却没有相应的“世界杯预选赛经济”。与卖出80亿天价版权费用的中超联赛相比,关注度更高,赛事更为重大的“12强赛”,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却弱小的几乎不值得一提。

  沈阳被称为中国足球的福地,但中国足球未必是沈阳的福地。当最热的体育产业中最热门的项目足球在中国最重要的赛事驾临这座曾经给予中国球迷极大幸福感的城市,它依然被视为一项竞技、一场比赛,而不是一种经济驱动力。

  事实好像也真是如此,即使在比赛当晚,有不少记者入住的,距离球场只有几百米的一家酒店公寓,标准间的房价也才不到200元,而且房源充足。至于其他因比赛带动的人流和消费,更是完全看不出来。

一位穿戴整齐准备观赛的球迷。摄影:刘晓一位穿戴整齐准备观赛的球迷。摄影:刘晓

  在沈阳城最黄金的地角,青年大街与文艺路交叉口,一座设计高度568米的“寰球金融中心”正拔地而起。如火如荼的工地周围,随处可见印满了“568”的广告喷涂,宣示着这一东北第一高楼的不俗价值。

  沿青年大街南下而去,作为国足在12强赛首个主场的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却显得格外寂寥。一直到比赛开始前,除了一条“热烈欢迎中国男子足球队莅临沈阳备战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12强赛)”的横幅,再无任何标志告诉人们这里即将进行一场极为重要的比赛。

  这种反差正是东北第一大城市的矛盾所在,作为昔日的“共和国长子”,这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堪比一线的城市建设。然而另一方面,常年的经济疲软让这座城市难以焕发出真正的生机,特别是在反腐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联合爆发的2016年。

  2016上半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及各项数据对比中,辽宁以-1%的增长率排名全国垫底,并且继一季度之后,再次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作为辽宁的省会,此时迎来世界杯预选赛这一汇集了全国目光的重大赛事,实是一个展示城市风貌,提振城市形象的良机。

  这场比赛,中国球迷等了15年,沈阳也等了15年——2001年,国足在这里出线,历史上首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却没有展现出符合15年等待的那种狂热。

  整个沈阳城内,能看到这场比赛痕迹的地方不多,除了部分主干道两旁悬挂的道旗,就只有转播商专门为本次12强赛投放的户外广告最为抢眼。在很多公交车站,广告的制式跟北京基本完全相同,大红色的背景和醒目的文字,宣示着这家公司官方转播商的身份。

  15年前,21世纪元年,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开发出来的新词——体育在中国当时似乎也确实谈不上一个“产业”。但是同样这座城市的气氛,与今日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国足在手天下我有的自信与狂热。

  2001年10月7日中国1-0战胜阿曼提前出线那天晚上,几乎大半个沈阳的人都上了街,到处都是国旗和宣泄的人群,不知道究竟该往何处去的游行人群最终汇集到了市府广场,以至于后来者被远远地堵在市府大路上,连广场周围一公里的地方都难以接近。

  当年,卖得最多的东西是酒,赚钱最多的是米卢。前南斯拉夫教练在率领中国队出线后,霸占了整个中国的电视广告。据2002年5月27日的广州日报报道,当时光央视,米卢的形象就出现在金六福、金正、奥克斯、怡冠4个品牌的广告中,由于每个品牌都有多个版本的广告片,加上每个品牌往往不止一个产品(如金六福系列酒、金正DVD与复读机),在黄金时间,观众会不停地看到米卢那张熟悉的脸,而米卢拿走的广告费,在当时就超过2000万人民币。以至于央视接到有关方面的通知,要求对外国明星电视广告片慎重考虑——其目标直指米卢。

  15年过去,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丝毫没变。

  2016年9月4日,比赛前两天,媒体中心开始发放记者证的日子。全国各地云集而来的350多位记者并没有让球场变得热络,体育场的正门当天正在进行一场汽车展销会,充气拱门和立起的广告牌告诉看到的人,买车可以抽奖。

  就连票贩子都不多,两位刚领完证的伊朗记者转了大半天,才在体育场外的西南角找到一个正兜售门票的黄牛,因为语言不通,伊朗人费了半天劲也法完成采访,只好借了黄牛正卖的票拍了几个镜头,又由出镜记者呜哩哇啦说了一通,转身离去。

  黄牛卖的票是580面值,要价720元,当然,如果诚心要买,肯定还能讲下来许多。这场比赛的门票分为5档,分别是180元、380元、580元、880元和1280元,其中180元和380元的门票早已售罄,580元的门票是销售主力。

  “现在买票肯定得加钱,都15年了。”虽然看似一票难求,但卖票的大哥说这话时,底气一点也不足。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他开始感慨买卖不好做:“我2001年就做这个,当时300多的门票怎么不得卖1000多啊?现在500多的票都比那便宜,你还不买两张?”

  类似的冷清一直持续到9月6日下午,午饭时间过后,从奥体中心地铁站到体育场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内,突然长满了兜售国旗、中国队队服、助威T恤的小贩。下午三四点钟,随着球迷陆续到来,体育场周围终于有了大赛气氛,随处可见穿着着中国队队服或者助威T恤的球迷。

沈阳的球迷在等待这场久违的比赛。摄影:刘晓沈阳的球迷在等待这场久违的比赛。摄影:刘晓

  摊贩虽然多,但是所卖的东西一看就是统一供应的,不知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懂体育产业”的供应商。那些看上去和队员们身上穿的一样,胸口印有耐克LOGO的国家队队服在地铁站附近叫价50元,而到了场馆边,价格则变成了30。其他诸如助威T恤、大小国旗、贴纸、中国队围巾和喇叭这些东西也都一样,场边会比地铁站便宜许多,还有很多买大送小的搭配售卖。

  奥体中心围墙外,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小贩和谐共生,笑看球迷讨价还价。

  除了小贩,票贩子也多了一些,收票与卖票同步,但效益并不是很好。到下午5点,比赛开始前两个半小时,黄牛开始做最后的努力,一张原价880元的门票被喊到780元。

  共有35776名球迷到场观战,场内大部分区域盛得满满当当,只有少数位置不好的地方,露出座椅的蓝色,其余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这里的球迷依然充满激情,这里的球市依旧火到爆棚。现场球迷会用助威声淹没一切,会经久不息地掀起人浪,会奉献响彻90分钟的“中国必胜”,会在伊朗队员发生不友好行为时整齐划一地喊出极具东北特色的“削他”。

  这座城市对足球的看法,似乎也和当年一样。球场一二层看台之间,悬挂着三幅条幅,一条写着“以足球为龙头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全国健康城市”,一条写着“传播足球文化弘扬足球精神 发展足球产业 建设足球之都”,还有一条是“发展足球事业 弘扬足球精神 再创五里河辉煌”。作为主办城市,这种口号式的标语似乎在表达着这座城市对足球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沈阳依然是国足完美的主场选择。这里会提供最好的球迷,现代化的球场,完善的安保以及舒适的环境。但是,如何通过承办这样一场比赛在经济方面有所作为,恐怕这座城市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么多。

  足球,依然就只是一场比赛而已。

  15年过去,国足早已不是那个国足,沈阳却还是那个沈阳。

文章关键词:国足张玉宁伊朗武磊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