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为何成为足球少年归宿 校园足球难普及

2013年07月18日03:59  中国青年报
普通体育教师为何成为足球少年的归宿普通体育教师为何成为足球少年的归宿

  编者按

  重新在香河集结的国足,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惨败泰国青年军的耻辱一页很快就将翻篇,生活继续,轮回继续,足球继续,聚集在中国足球上空的阴霾同样未散。中国足球持续下滑的症结在哪儿?几乎每个熟悉中国足球的人都知道在校园,在基层。但年年提口号、年年无起色的校园足球,仿佛成了无解难题总也解决不了。果真如此吗?本报将从今天开始陆续刊出系列报道,让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明白,校园足球在中国不仅不是不可为、难有为,反倒是大有作为。而这才能真正托起中国足球的未来。

  ----------------------------------------------------------------------

  2003年2月的一个凌晨,从广州始发一路北上的T124次列车停靠在山海关车站,父亲带着15岁的谭杰下车——爷俩是湖南益阳县人(1994年国务院批准,益阳县改设为益阳市赫山区),他们头一天凌晨3点从长沙上车,经过了几乎24个小时的摇晃,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那趟车,赶上春运了啊,走之前买票就特别难,上车后挤得喘气都困难。”那是谭杰第一次出远门,他对这趟改变了他人生道路的旅行记忆犹新,“3点多下车,冷啊,我爸带我在旁边找了个小旅馆住下,按说已经很累了,但我一晚上没睡,兴奋过度了。”

  谭杰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狂喜——车站旁的小旅馆距离当时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由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协助管理的中国足球学校不到30公里,做梦都想代表中国国家队去踢世界杯赛的谭杰,第二天就要触碰到心中的那片足球圣地了。

  “我从1998年看法国世界杯开始迷恋足球,一天不踢球就难受,自己踢了五六年野球,觉得不能这么玩儿下去,就跟家里说想去专门学踢球。”和成千上万曾经拥有职业球员梦想的孩子一样,谭杰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在电视中见到的那些哥哥和叔叔,和他们一样享受着球迷的拥护与欢呼,“我是家里的独子,爸妈听说我想去足球学校踢球,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整个初三前半年我都因为想去踢球在和家里吵架,到过年了,别人家都喜气洋洋的,我们家还在吵,最后我急了,赌气说我这一辈子都不再碰足球了。”

  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的父母终于被谭杰对足球的热爱所打动,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做出让步,同意谭杰退学去足球学校学足球。“这就等于不考高中了,现在想起来,特别感谢他们理解、尊重我的选择,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做出这种牺牲。”一个“难过”的春节让谭杰此后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他在网上查阅了所有能够查到的足球学校的信息,离家不远的湘潭市就有足球学校,而像青岛、上海和北京这些大城市的足球学校就更多了,知名的足校就有好几十家——那似乎是中国足球最好的时代,按照中国足协给出的数据,2000年前后,全国各种足球学校多达4000所,谭杰所需要的,只是挑选一所值得信赖的足校,毕竟,家人让步的条件是“可以踢球但不能丢下文化课”。

  经过在网上的慎重筛选,位于秦皇岛的“中国足球学校”(中专学校)成为谭杰一家的最终选择,谭杰也顺利通过了1个月的试训,成为中国足校1987~1988年龄段的学员,那年,足校这个年龄段的训练队多达12个,每队20人,学员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训练,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样的热情和梦想。

  谭杰是“急于成才”的孩子,在足校刚练了1年多,听说家乡新成立的湖南湘军俱乐部(现中甲湖南湘涛俱乐部前身)梯队招人,谭杰毫不犹豫就向足校请假回家去湘军梯队试训,但当时湘军梯队鱼龙混杂,不像正经踢球的地方,谭杰又回到秦皇岛继续自己的足校生涯。

  “谭杰赶上足校最好的时候了,那时我们每年就招300个学生,但来足校报考的有好几千人,而且,足校从小学到中专的课程都有,文化课老师和教练一样多,都有50来人。”一位中国足校的教练告诉记者,“现在国家队的张稀哲、黄博文和郜林,都是从足校里面出来的。”

  这些国字号球员都是中国足球学校的骄傲,也是“谭杰们”心中的偶像。身为中国足校学生的谭杰,也开始了不断寻找职业球队梯队试训的过程。“湘军搬到益阳后我又去过一次,然后还有安徽、辽宁等几家俱乐部,通常每家俱乐部的1987~1988年龄段梯队的队员都有30多个,但说实话,整体水平比我们足校还差不少。”几次试训受挫,谭杰发现自己逐渐从狂热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去上学还是继续踢球”,换句话说,已经在中国足校念到高二的谭杰要决定考不考大学了。

  答案似乎是明摆着的。2005年,一切都和当初谭杰满怀希望进入中国足校时大相径庭,这一年,就连路边小杂货店的老板娘提起中国足球都知道是“假的”——2002年,中国足球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却是“假赌黑贪”的盛行与蔓延,足球大环境一日恶似一日,联赛乌烟瘴气,各级国字号溃不成军,职业球员几乎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再有太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尝试足球的专项训练,中国足球学校的招生就此受到极大影响。以前上千人报考的热闹场面一去不复返,甚至到2008年,堂堂国字号足球学校只有几十人报考。

  2009年,中国足球学校暂停招生时,谭杰已经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运动训练学专业的大学生了,和多年前那个眼里只盯着职业球员的热血少年相比,谭杰十分庆幸自己“改变了人生”,“一点儿都不后悔”。

  “中国足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去考北京体育大学的机会,我第一年没考上,复读了一年就考上了。”上了大学后,谭杰发现这种学校的生活会让自己更加充实,“没踢上职业队肯定会有遗憾,但没有痛苦的感觉。”谭杰说,“我运气好,毕竟上了大学,没考上大学的才痛苦。”

  不少没有考上大学的足校学生,并不愿再提起自己在足校的经历,“我是1997年的,2008年去的足校,那时我们年龄段就剩一个队了,待了1年多,家里不同意再念下去了,因为社会上对足球没好印象,就让我回家了。”一个沈阳籍的孩子离开足校后到现在“还没事干”,家长正在联系学校让他接着上学,“念个职高就可以上班了。”

  几乎所有国内足球学校的倒闭,均源于足球大环境的恶劣以及自身与教育系统衔接不力,而为数不多几家存活下来的足球学校,如杭州绿城足校、山东鲁能足校,包括去年开始招生的广州恒大足校,无一不是将文化课的地位摆在足球专业训练之上。

  “这是大势所趋,足校不重视文化课就是死路一条。”谭杰告诉记者。

  现在的谭杰,是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他教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育课,还负责带学校足球队,有校队孩子的家长提出退队,孩子在谭杰面前哭得说不出话,这是谭杰最心疼的时候。

  “我的经历让我想明白许多事情,我不要求孩子走职业路线,除非是特别有天赋而且特别狂热的,我想告诉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足球是一种非常好的体育教育手段。”谭杰说,“无论是吃苦精神还是团队意识,校队的孩子确实给他们的同学做出了榜样。我自己足球梦想的延续,就是想让更多的普通孩子爱上这项运动。”

  “让普通孩子爱上足球”,这个观念意味着足球不再是专业人士、专业足校的“专属权力”。最近20年发生在中国足球身上的无数事实证明,专业人士及专业足球学校并未给中国足球带来足够的积极变化。而无论欧美足球强国,还是亚洲邻国日韩,“足球学校”都是建立在“校园足球”的基础之上,没有植根于校园基础的足球学校更像是空中楼阁。

  “足球学校的作用是‘掐尖’,但我们现阶段恰恰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普及上而不是‘掐尖’上,这就是足球学校和校园足球的根本区别。”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处长刘海元告诉记者,“中国足球的水平始终上不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注重竞技层面的东西,没有校园足球的普及,只依靠专业足球学校出人才,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郭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罗马PK那不勒] [独家无限制派奖] [免费抽奖赢名表手机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