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垂直马拉松:运动反差 反差运动

2016年07月06日14:31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当问参赛者平时上楼是坐电梯还是爬楼梯,答案基本是后者当问参赛者平时上楼是坐电梯还是爬楼梯,答案基本是后者

  近日,广东举行了一场名曰“垂直马拉松”的比赛,有1000人挑战47层都市天梯,现场声势浩荡。江苏、安徽等地也即将举办垂直马拉松。说是马拉松,其实只是挂着备受热捧的马拉松的旗号开展的一场爬楼比赛。对于参加这种比赛的目的,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运动,锻炼身体。不过,当问到参赛者平时上楼是坐电梯还是爬楼梯,答案也基本一致——坐电梯。

  同样是爬楼梯,为什么参加一场热热闹闹的比赛就算是运动,难道有人计时并和别人一起争先恐后爬楼梯才算运动?既然初衷是“运动和锻炼身体”,那为何不把运动贯穿于平时?明明知道爬楼梯可以锻炼身体,为什么只把它限定在比赛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平时生活中,不管是高耸的写字楼还是住宅楼,电梯熙熙攘攘,楼梯冷冷清清。既然参赛者知道爬楼可以锻炼身体,那么居住楼层低的可以爬上去啊,楼层高的也可以爬几层再坐电梯。坐地铁上下班时,与其排长队拥挤着等待电梯,不如大步流星地爬旁边人少的楼梯……

  不少人认为放着电梯不坐,吭哧吭哧爬楼梯,那是傻。而对于满头大汗参加爬楼比赛,则认为参赛者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值得称赞。

  同样是爬楼梯这种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只因我们的思维模式在作祟。(总局政府网站

  有了运动健身意识固然可喜,但我们大脑中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难免会给我们的健身拉后腿。比如,每天早晨或者傍晚,北京天坛公园附近的居民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会坐公交车出来锻炼身体,他们到公园跳舞或者围着公园的围墙暴走,边活动筋骨,边与熟人说笑,看着他们矫健的步伐,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不免让人羡慕这些老年人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公园里,或许他们自己也感觉充满活力。然而,等他们锻炼完,走出公园大门等公交车时,他们的状态就开始发生变化。上车后,他们尽量把老年人体弱的状态展现出来,接受年轻人的让座,理所当然地坐下来。虽然距离不很远,但角色的转换又使他们变得老态龙钟。他们可以在公园里走上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但出了公园却不愿意走哪怕一小段路。或许他们认为在公园锻炼完毕,出了公园就收工了。

  “去公园锻炼一小时”,我们的思维不能把地点仅局限在公园里,把时间定格在一小时,其实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场景。我们应该跳出思维的墙,把健身意识落到实处。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健身楼梯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