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发禁令到解除禁令,136天,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对孙杨[微博]而言,且长且短。说它短,是因为无证驾驶风波仿佛还在昨天,口诛笔伐并未完全散去;说它长,是因为他要从有形和无形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这过程实在太过煎熬。
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没有谁能有特权,孙杨也不例外。只是这处罚背后,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层用心良苦的保护网,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保护性处罚能否起到长效?
拨云见日,孙杨为自己加油
“很多事情冷暖自知,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我终于明白了。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强大的。加油!你们懂的!”这是孙杨在3月5日的一条微博,尽管在当时看上去像是摸不着头脑的情绪宣泄,但现在看来,却更像是提前知道解禁消息之后的自我激励。
在过去的136天中,孙杨将这种“冷暖”体会到了淋漓尽致。如果说7天的行政拘留让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感受了一把有形的囹圄,那么走出拘留所的他面对的并不是海阔天空,而是舆论交织起的无形牢笼。孙杨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解读出版本不同的含义,所以他在面对镜头时,更多选择了缄默不语。
得失之间,怎样的成长代价
随着禁令初解,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孙杨到底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孙杨失去了7天的自由,失去了走上赛场的机会,失去了高昂的商业代言。而他最大的损失,其实不是被“三停”,而是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一个原本发着光的全民新偶像,却因为一系列的负面事件被拉下了神坛,人们寄托在孙杨身上的希望也全面崩塌。正值职业生涯黄金年龄的孙杨,不仅没能出现在体坛风云人物的舞台上,连家乡浙江的最佳运动员头衔也与他擦肩而过。这些荣耀对他而言,本是唾手可得。尽管失去了不少,但是孙杨的收获亦不少。在这段时间里,他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教训,收获了成长,最不济还收获了一本货真价实的驾照。
保护处罚,到底是保还是害
无论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还是国家游泳队,当时给予孙杨的处罚都是三停:停训、停赛、停止一切商业活动。这样的处罚看上去严厉,但对于孙杨而言却更像是一种保护性惩罚。孙杨三停期间,既没有错过重大赛事,也跟着朱志根教练上了高原训练,至少在专业方面并未有比较大的损失。
其实孙杨遭受处罚也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2月,因为与教练朱志根之间的师徒矛盾闹得沸沸扬扬,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对孙杨进行了作检查、扣津贴和暂停商业活动的处罚。本以为这次处罚能让孙杨汲取教训,没想到之后又出了更为严重的无证驾驶事件。
保护性处罚对于孙杨而言到底是不是好事?它在保护一位优秀运动员的同时是不是也在纵容一个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在“师徒风波”的处罚并未收到成效之后,“无证驾驶”的处罚依旧不痛不痒,这不禁让人担忧:以后是不是可能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昊皎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