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申花精神应由市场拯救

2014年01月15日08:2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明

  在与“地产大鳄”的军备竞赛中,上海足球投资人走在了后面,这直接导致申城足球无法像广州、北京、济南那样带有明显的“暴利资本”色彩。与很多处于挣扎中的俱乐部一样,申城足球不仅受困于盈利,更离不开亏损的话题。“足球俱乐部根本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无法完成市场化运作。”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沪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足球经纪人表示,这不仅是上海足球的通病,更是整个中超联赛的问题。

  恶性循环

  看一看这一组数字,你就能明白,为何中国足球更像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半公益性事业。2013年,除了广州恒大和辽宁宏运分别盈利8590万元和1795万元,其余14家俱乐部全部都在做亏本买卖,这其中当然包括沪上三支俱乐部。

  在亏损俱乐部中,广州富力是最典型的代表。去年,富力地产为俱乐部的投入名列中超前茅,然而,该俱乐部亏损也是最甚,竟然高达1.5349亿元。

  巨大的投入换不回来高额的回报,这并不是地产背景的错。事实上,无论中超俱乐部的投资结构如何,几乎所有的中超俱乐部都离不开亏损这个无底洞,就连北京国安这样的老牌俱乐部也绕不开赔钱的实质。

  在上海,东亚俱乐部去年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还算及格,而申鑫和申花均入不敷出,尤其是后者,更加惨不忍睹。去年年底,申花投资人为了摆脱困境,在接受昆明方面的3000万元后,准备远走他乡,离开上海。然而,地方主管部门的一纸休书暂时将申花打回了原地。

  自我造血机能不足,球迷市场萎缩,大部分中小俱乐部都有着像申花一样的烦恼。据统计,2013年,观看中超联赛球迷年龄最小的城市是青岛、杭州、沈阳;球迷年龄最大的城市为北京、武汉、贵阳。显然,无论是最小年龄段,还是最大年龄段,都没有申城球迷的身影。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上海老球迷对申城足球的认可度在下降,球迷市场萎缩在所难免。

  支离破碎

  在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中,商贸流通业、金融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约占上海生产总值的一半,但是,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金融业、能源业,上海的企业家们似乎对投资足球没有什么热情。在各种原因的驱使下,上海足球与这座城市的定位越走越远,与这座城市的资本市场渐行渐远,能代表这座城市足球的申花精神已经支离破碎。

  历史遗留的问题,终归要回到市场解决。说到底,上海足球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足球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上海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为足球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005年,中国足协制定了《足协章程》,对各地方会员协会的职责进行了划定。“足协对本行政区划内的所有足球事务具有管理权和监管权,包括对职业足球俱乐部、业余足球俱乐部行使管理、注册、监督和处罚的权力。”然而,对于地方行政部门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如何适应足球市场的变化,足协并没有明文规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足协的这份《中超章程》已经8年没有修改,这也直接导致了行政部门职权模糊,无法为地方足球的发展提供依据。“不仅仅是上海,在很多地方,由于行政部门介入太深,导致职业足球发展受到限制。”一位职业俱乐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管办没有真正分离,换句话说,足球产业仍未彻底走入市场。

  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在上海,部分体育项目正在摸索着走出管办分离的新路。“体育发展转型管办分离,政府部门要做的是管政策、管规划,为社会体育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在几天前的例行会议上透露,政府职能部门正在尝试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主动承办赛事、参与组织、发挥作用,避免资源垄断现象的发生。而在职业足球领域,这样的尝试也迫不及待。毕竟,将话语权和决定权交给从业者,交给投资人和劳动者,而不是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才是足球彻底走向市场的正确出路。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农业部:积极研发转基因慎重推广应用
  • 体育意杯本田首球米兰3-1 足总杯曼城5-0晋级
  • 娱乐蓝洁瑛被强奸后又遭男星摸下体女星狠踢
  • 财经业内称房企年终奖增三成没问题
  • 科技独家对话中移动与苹果掌门人
  • 博客苗炜: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显示7%男大学生有过男男性行为
  • 育儿阿迪达斯等12个国际品牌童装含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