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申花卖人的悲剧色彩

2014年01月06日09:44  东方体育日报

  葛爱平

  王大雷[微博]和戴琳[微博]离开申花[微博]转会去了鲁能[微博]。本来,球员转会对于职业足球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是这一次,却平添很多悲剧色彩。

  戴琳说,离开申花是为了申花好。没走的姜坤说,你们走了,我们可以有钱发工资了。

  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经常受到这样的教育,过去,有人养不起自己的孩子,就把孩子卖了,得来的钱买米养活家人。冯小刚的《1942》里,也有这样的情节。

  这样的故事在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发生了,其他地方发生过很多次,只是这一次在申花。这样的卖人故事还没结束,据说还有两名当家球员被插上了出卖的草标……有人说申花高层对卖走这两位很是不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卖的。

  一家职业俱乐部走到这一步,也是真不容易。事实上,申花从2007年后就不断地开始卖人了。有人粗算了一下,已经卖掉了一支国家队,净赚超过6000万元,只是让人很奇怪,难不成从那时开始,申花就需要卖球员挣钱吗?似乎不至于吧,只能说能卖球员赚钱也是一种眼光的证明。

  不过,就算过去不是为了钱,但现在一支曾经那么八面威风的球队,到靠卖人才能过活,凡是亲身参与的,凡是看着它长大的,凡是为它呐喊助威的,凡是曾经向往加入的,无不惊奇,更是伤心。

  可以找出无数理由来为申花的现状找理由,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回避的:难道这是申花唯一的,必然的结果吗?显然,申花的环境在国内算不得算最好,但也绝不是最差,如果一味把责任推到客观原因上,这本身就不实事求是。

  有人说,这几年资方真金白银投了不少,不容易,这话当然没错。但是投资足球和投资企业一样,是投资都离不开成功和失败这两种结局,谁也不能保证“宝大祥”。

  至于现在的情况,只要能让继续留队的球员能安心些,那就没什么错,就像离开的队员只是想过稳定的日子一样,离开也没有错。

  申花是上海滩上的申花,就像大饼油条豆腐浆,老虎脚爪脆麻花一样,已经成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就像大壶村生煎馒头成不了过桥米线一样。真的希望这种生活方式可以长长久久地伴随我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宁夏西吉发生踩踏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体育足总杯切尔西2-0晋级 传奇尤西比奥去世
  • 娱乐网曝马苏分手因乱性 斥不实称笑掉大牙
  • 财经中铁总裁白中仁抑郁症意外逝世
  • 科技彭博社: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
  • 博客弟子举报院士抄袭造假掀开怎样的内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老板年终奖发50万豪车 考研真题答案
  • 育儿时髦奶爸张亮VS田亮抢人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