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背影传递不出正能量

2013年09月03日17:04  新民晚报

  那一刻,多想看看你的脸,你却只留下一个逐渐远去的背影。

  对在全运会一线采访的记者来说,最失落的时候,恐怕就是如此一幕:任你满怀憧憬,对方却死活不开口。

  新华社也开炮了,炮口直指某些地方让运动员“禁言”,并将其归结为中国体育的一大“痼疾”。赛前采访不让,赛后采访也不行,理由只有一个:保护选手,免受干扰。

  体魄如此强健,心脏却又是如此脆弱,让人哭笑不得。连一个小小采访都承受不了的人,如何能承受压力、竞争和磨难?

  也有人认为,说与不说是人家自由,他人哪管得着?放在体育圈,未必。

  体育明星,万众聚焦。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运动员交出的只是一份冰冷的成绩单,而希望他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活生生的人。运动员在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当然有义务为推广运动项目、传递体育精神尽力。

  犹记得伦敦奥运会前,英国跳水神童戴利在谈起他的中国同行时说过的一段话曾引起争议。他说,中国的运动员就像是“机器”,只会训练、比赛,不会说话,甚至不会笑。

  此话当然有些偏颇,但某种程度上,又确实是一种现实。如今的中国体育,早已不缺金牌,不缺冠军,缺的是有足够魅力的明星。而能说会道,是明星的必备技能。

  媒体与运动员之间,有时需要朋友间的相互体谅。上海代表团就规定,所有运动员都必需遵守大会组委会安排的所有采访,包括赛后混合区,新闻发布会。“对媒体,我们没有任何禁言。但赛前单独采访运动员的请求,各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来。如果一些采访确实可能会影响到比赛,各管理中心也要和记者沟通,取得对方谅解,赛后再找机会补上,“想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毕竟大家都是工作,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

  有了这样的沟通,也许许多误解也就没有了。

  冰冷的后背,传递不出一丝热情、希望和正能量。还请运动员们,转个身。 关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