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至少国少年龄不是问题

2013年08月18日02:50  中国青年报

  输球无非两种。一种是想赢没赢了,另一种是输赢无所谓。从输给东帝汶队后,从U14国少球员憋屈得几欲落泪的画面不难看出,他们和国脚合肥惨败泰国队后的漠然是不一样的。

  所以,把“耻辱”二字用在这群国少小伙伴的身上,属于反应过激,至少措辞过度了。

  尤其相比前些年国少、国青动辙称雄亚洲,一到国足[微博]便偃旗息鼓的无解,拼尽全力的U14国少至少证明了两件事——一是中国足球国字号层面的落败,不只是成年队的,而是始于青少年阶段,也就是不存在任何侥幸的全方位落后。二是国少队的年龄不再是难以言说的问题,真实的年龄,真实的国少,自然就会有真实的反映。

  至于U14国少主教练对对手年龄的质疑,只能由亚青会组委会或者亚足联给出准确答案了。对于早年间习惯了“以大打小”的中国足球圈来说,由对方的个头、强壮程度,得出被“以大打小”的结论并不稀罕。不过,如果还能记起前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的小孩子们,以15∶0战胜北京地坛小学队那些“大哥哥”的场景的话,就会明白,在足球场上称雄的根基还是技术。

  不是不想给U14国少输给东帝汶这样的球队找个令人舒服的借口,只是“以大打小”的台阶即便真有,中国足球技不如人照样存在。

  技术为本,素来是绿茵场上的真理。不管是人高马大的德国人,还是不高不壮的南美人,离了技术都不可能玩得转足球。不管是已经退役的巴拉克、贝克汉姆[微博],还是正值职业生涯巅峰的梅西、内马尔,哪一位的技术不是从小一点点磨砺出来的呢?!

  更何况,中国足球在中国足协的领导下,数年如一日地企图破解超越技术的“另类绿茵真理”,希望觅到独门秘笈以期一战成名,怎奈绿茵真理的存在并不以武侠小说的噱头为转移,不苦练技术,就甭想光耀绿茵。至于少林武术学校花大价钱搞“少林足球”的事儿,希望中国足协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权当炒作,千万别心存幻想。不然,损失脑细胞事小,耽误光阴事大。

  周恩来总理说过,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不管东帝汶队抑或泰国国少队是否年龄造假,U14中国国少队技术粗糙是事实,绝大多数00后中国小球员在最该锤炼技术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最佳的技术培训是事实,中国00后一代没有多少孩子在踢球也是事实。这么多事实摆在面前,中国足球又如何寄望未来呢?!

  好在中国足协这么多年并非毫无作为,对小球员骨龄的严格监测,至少保证了U14中国国少队的年龄不是问题。但就只有这么点儿作为的话,中国足协还真是让人耻于开口。

    曹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