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8月5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林德韧
问题又出现在了美国,美国职棒联盟5日的巨大罚单,彰显了兴奋剂问题的严重程度,13名球员被禁赛的史无前例处罚,让美国体育再度蒙羞。
从阿姆斯特朗到职业棒球,兴奋剂成为了笼罩在美国体育界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作为奥运会金牌的第一大国,世界体育的超级巨擘,美国体育为何总与兴奋剂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数美国体育的兴奋剂事件,不难看出这个体育毒瘤正有越打越猖獗的趋势。2003年“女飞人”琼斯兴奋剂事件败露,引发了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后来是加特林、兰比斯、阿姆斯特朗……从偶尔曝出的田径运动员个人丑闻到美国邮政车队的集体用药,可以发现一丝从“个体作案”到“集体作案”的脉络,兴奋剂“毒瘤”或许在慢慢成熟。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体育界管理层对于兴奋剂事件的态度分外积极。MLB总裁塞利格表示:“这起事件对我们在反兴奋剂方面的努力是一种肯定,我们不仅完成了不定期检测、血检,构建了长期的纵向监测系统,而且还拥有了很强的调查能力。”MLB正上演一出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乾坤大挪移”,把兴奋剂的猖獗演变成自己反兴奋剂的“政绩”,再回顾此前美国田径协会和美国自行车协会在兴奋剂事件之后的“失声”表现,可以推测美国体育管理层在兴奋剂方面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现在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强大科技、经济实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使其研发高水平兴奋剂有了可能性;另外,美国体育产业强大的吸金能力在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千万富翁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激烈的利益竞争,为了可观的收益,选择铤而走险的运动员层出不穷。巴尔科实验室等机构批量研发、生产、销售兴奋剂事件曝光后,美国体育界的兴奋剂也透出了冰山一角。这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美国一方面有经济、科技实力,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需求,两者当然一拍即合。
可以预见,美国职棒兴奋剂事件肯定不是最后一起,从目前来看,美国体育界除了加大监测力度之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遏制住兴奋剂猖獗的势头。
MLB历史上首位被查出使用兴奋剂的知名球员麦奎尔对自己的涉药经历十分后悔,连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很不值”,他说:“我希望不再有这样的事情了,我真希望自己从未参与过兴奋剂事件。”不过,究竟是“值”与“不值”,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选择“值”的运动员,恐怕也不会因为这起事件就彻底消失。
运动员有需求,科技公司有能力和市场,面对巨大的利益,管理层也无法做到完全推倒亲手培养起来的“摇钱树”,几方面因素加在一起,美国成为反兴奋剂“重灾区”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