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多发金牌会吸引更多孩子打排球?

2013年07月24日09: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李长云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女排成年组比赛日前在辽宁沈阳结束,天津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1逆转战胜东道主辽宁队,豪取全运会“三连冠”。本届全运会特别增加了三大球项目金牌的设置,以金牌为刺激,能否引出一个排球后备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春天?

  人才青黄不接

  有潜质的后备人才仍然稀缺,许多退役多年的老队员不得不复出撑场

  本届全运会女排决赛阶段的竞争非常激烈,多场比赛战满5局。但从比赛过程不难看出,中国女排成年队的水平并不是很高,替补与主力队员实力相差悬殊,有潜质的后备人才仍然稀缺,许多退役多年的老队员不得不复出撑场,甚至连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周苏红、刘亚男等老队员都报名参赛。

  天津女排尽管以全胜的战绩夺冠,但也面临后备人才匮乏的窘境。天津队几乎靠主力阵容打满了全部决赛阶段的比赛,主力队员殷娜两次出现低血糖症状,赛后被送往医院,由于没人可换,隔天却又出现在赛场上。天津队主教练王宝泉表示,因为新人还无法接上主力队员的班,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老牌劲旅上海队和江苏队同样状况不佳。上海队二传卞雨倩腰伤严重,但新二传陈斯洁功力还欠缺,卞雨倩只得咬牙坚持。江苏队的12人名单中竟有4名二传,但主攻和接应位置都没有替补可换,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球队的整体发挥。除八一队外,全运会其余7支参加决赛的女排队伍都面临优秀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

  全运会女排比赛的尴尬,反映了中国排坛的窘况。本届全运会过后,又将有一大批老队员退役,届时青黄不接的程度会更严重。

  “一冠计三金”

  增发金牌确实带动了各省市的投入热情,但短时间内还很难收到明显效果

  长期以来,地方体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全运会,因为三大球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围绕全运金牌指挥棒转,许多省市砍掉了三大球等集体项目。目前,由于排球联赛职业化程度低、球员收入低,排球项目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许多省市甚至没有青少年排球队。

  以往全运会,三大球的奖牌数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一样,都是双倍计算,即冠军获得两枚金牌、亚军获得两枚银牌。为鼓励各省市积极开展三大球项目,十二运会中的三大球项目不但都设置了男子成年、青年和女子成年、青年等4个组别,而且每项目第一名计三枚金牌、第二名计两枚金牌、第三名计一枚金牌,以此类推,第四名计三枚银牌,即使是没有进入决赛阶段的第九名也计一枚铜牌。全运规程向三大球倾斜,确实带动了各省体育部门投入三大球的热情;但短时间内在排球项目上还很难收到明显效果。

  为了在本届全运会成年组和青年组两线作战,一些没有二线队的省市干脆把成年队拆分为二,再临时补充一些新人,凑成两支队伍。而有些省市为了保成年队,青年组干脆用业余队替代。

  四川女排的例子较有代表性,如果37岁的老将陈静不参赛,四川女排竟然凑不齐12人的规定报名人数;由于没有专业二队,四川参加全运会青年组比赛的队伍,是从业余训练的队员中挑选出来的。对于这样的困境,四川省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建安很是无奈:“四川没有业余体校培养后备力量,受到各种制约,人才输送的通道还没有打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