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志愿者--用青春践行大运梦

2013年07月14日21:58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刘越

  2013年的夏天,一场年轻人的体育盛宴为喀山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新鲜活力。然而,还有一种热情与激情涌动在喀山的每一个角落,无论赛场内外抑或街头巷尾。这,就是大运会的志愿者们。

  “喀山欢迎您!”这是记者刚刚抵达喀山国际机场时收到的第一声问候。一群20岁左右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见到远方的客人,立刻会迎上去,送上一句问候,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这些志愿者既是人们对喀山大运会第一印象的由来,又是人们了解喀山的第一扇窗口。

  来自叙利亚的沙迪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1岁的沙迪是个阳光的大男孩儿,现在在喀山大学读三年级。刚见到他时,他正在满头大汗地帮刚刚抵达的尼日利亚裁判员搬运行李,分别的时候还不忘为“同行们”做个“广告”:“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志愿者说,我们愿意帮助您。”

  沙迪告诉记者,目前在机场共有226名大运会志愿者,他们分为三个班次轮流值班,主要负责为到达的运动员、代表团成员、记者、观众等提供服务。“我开始申报的是翻译岗位,但是最后被分配到了这里。起初有些失落,但现在我感觉很快乐,因为这也是我服务大运会的一个方式。客人们到达喀山最先见到的就是我们,我在这能接触更多的人,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沙迪笑着说。

  本届喀山大运会组委会共招募了20000多名志愿者,大部分是来自于俄罗斯境内的大学生,也有150多名像沙迪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他们分布在机场、火车站、主新闻中心、酒店、班车停靠点、赛场等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身着红白相间制服,非常抢眼,犹如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尼基塔是主新闻中心负责媒体班车志愿者,平日里和记者打交道的次数最多,一来二去也熟了起来。每次见到他时,他手中总是拿着小本子,走近一看才知上面记录着43趟班车的路线、发车时间、停靠位置等信息。尼基塔说:“记者们是最忙碌的人,有的时候要跑几个场馆,所以这些班车信息我背了好多遍,这样就能更快、更准确地帮他们找到适合的班车。”

  7月的喀山,骄阳似火,偌大的停车场没有一处荫凉,尼基塔和他的同伴们最多只能在还未发车的班车上躲一躲。几天下来,这些志愿者们都被晒得皮肤黝黑,胳膊上都多了一道“黑白分界线”。对此,尼基塔开玩笑说:“我就喜欢这个肤色,这是男子汉的颜色,也是大运会送我的礼物。”

  在众多些志愿者中,有一些人的服装与众不同,他们就是大运会吉祥物“尤尼”的扮演者。尤尼们活跃在各个比赛场馆,是大运会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观众甚至运动员们都争相和它们合影留念。虽然忍受着高温的煎熬、道具的沉重,但我们没有从这些志愿者身上看到一丝痛苦,他们就是快乐的吉祥物,把快乐带给大家。

  在击剑比赛场馆,记者见到憨态可掬的尤尼也前去和它合影。随后,记者问道具里面的志愿者叫什么,才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在扮演。女孩儿没有告诉记者她的名字,只说自己叫尤尼。最后道别时,记者忍不住问了女孩儿一句:“你觉得辛苦吗?”得到的答复却是:“一点也不,我很快乐!”

  正是这样一群阳光活力、乐于奉献的志愿者们,为喀山大运会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践行着自己的大运梦想。相信凡是亲历本届大运会的人在多少年后,可能会忘却了某场比赛、某块奖牌,但在记忆的深处,仍会保留着对志愿者们的敬意。

  致青春!(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