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足协出规划

2013年07月05日06:31  劳动报 微博

  从历史上看,中国足[微博]协提一次规划,结果就引来足球水平的大倒退。因为无法从足球人口的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足球的规划只能一次次地沦为笑谈。

  赶走了卡马乔,转眼就是东亚杯的比赛,中国足协迅速展开自赎,喊出一个难度很大的“不垫底”口号,还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痛定思痛地敲定了“用10至15年达成亚洲领先地位”的宏伟目标。

  目标一出,骂声四起。听上去令人振奋的目标,却招来一片质疑之声。20多年间,中国足协放出过不少大话,但越是制定规划,目标却似乎越来越远。昨天刚刚出炉的国际足联最新排名,中国队再次滑落,排名第100。这一次,会是又一个泡沫破裂的开端吗?

  曾有专家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足协出规划。记者为此带着这一疑问采访了吴金贵、陈国强等资深体坛人士和球迷,结论不容乐观。

  没有青训,一切目标都是空谈

  在“6·15惨案”的大背景下,中国足协各级国家队总结和备战会议日前讨论了各级国家足球队建设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国家队力争用10-15年时间在亚洲足坛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亚洲杯预选赛都踢得跌跌撞撞,并且连续两届无缘世预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国足而言,这样的标准也不算为过。但从规划内容来看,中国足协的雄伟规划显然缺少一个前提、即缺乏具体的“青训”基础工作举措。

  在一众采访对象中,上海足坛名宿、亚足联讲师吴金贵虽然表现得还算乐观,但他还是在电话里为记者分析,从时间段来看,10-15年进军世界杯,并非遥不可及,“用10-15年完成一个目标,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从运动规律来讲,韩国日本等亚洲强队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状态,我们如果认认真真、不走弯路,好好培养一批年轻球员,进军世界杯还是有希望的。”

  但在肯定一番后,吴金贵也表达了他的担忧。完成15年规划的核心力量是1999-2000年龄段球员,但是,两个月前,U14国少队在亚足联U14锦标赛预赛中以0比3负于韩国,小组赛未能出线。尽管中国足协从去年开始派出一批球员出国留洋,也被当做未来振兴国的希望所在,但这些留洋球员总量也就200人左右,成材几率无人敢打保票。

  吴金贵有常年在德国留学深造的经历,他一再强调,中国足球能否崛起,夯实青少年足球基础是关键,“德国足球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遭遇耻辱之后,痛定思痛下达了死规定,所有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必须组成青训中心,即所谓的‘青训’计划。”

  更加令人感到害怕的是,中国足球莫说追赶日韩,泰国、印尼、新加坡这些原本的亚洲三流球队都已经追上甚至超越中国,就连在亚洲足坛不入流的印度,也在最近提出用3至5年时间赶超中国。去年,印度U16队和中国队进行了一场比赛,双方2比2战平,这是近20年来印度队第一次和中国队战平。

  吴金贵表示,印度足协这几年与德国足协联系密切,不断邀请专家和教练担任基层青少年教练,并不惜投入巨资,“在虚心向高水平足球学习方面,我们需要跟上。关键是要尊重足球的规律,要按照规范来做。”

  书写规划,用数据说话实例佐证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练陈国强是一位资深球迷,中国足球近几年的急速坠落让他非常痛心。他表示,相比于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空洞的目标,更希望看见中国足协用多少年的时间来规划建立一个全新的青少年培训体系,“中国足协的几个十年规划里面,第一个10年我们有专业体制下的业余体校,所以我们进入世界杯;第二个10年我们有职业体制下的足校,所以我们还能进入亚洲杯决赛;第三个10年我们已经一无所有,连亚洲杯的预选赛都开始艰难。中国足球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青少年培训体系,我们发展的根基只能是一片浮沙,任你的规划再美好,都注定无法停留。”

  中国足协“亚洲领先”规划最受质疑的一点,就是工作内容不够具体。陈国强表示,书写规划其实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绝不是喊喊口号就简单了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聘请国内外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研,然后再有所针对地落笔,他建议应该成立专业的团队,为这个10年规划工作,去调研适龄孩子的水平究竟如何。

  陈国强发起疑问:“如果要做规划,那我们就该清楚,该靠哪一个年龄层次的人去实现规划。如果以10年规划为起点,那么是不是应该调查一下适合年龄段,比如说8岁至13岁这批孩子的足球状况,我们与亚洲对手相比,数量、质量到底如何。如果你不清楚这批孩子的水平,也没有考察对手的水平,你凭什么就说10年之后要在亚洲足坛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说,写规划,要用数据说话、用实例佐证。

  他认为,在中国足球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与其喊出一些规划和口号,不如做一些有效的行动更为直接,“盲目提出目标,缺乏最基本的计划和手段,这是国足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务实才是挽救中国足球的唯一途径。”

  老马拉破车,不拉偏已是万幸了

  在采访中,不仅吴金贵等在足坛一线工作的专家对“2013版足协规划”持谨慎态度,记者所交谈、所了解的足坛人士和球迷几乎无不对此摇头喟叹。如被称为“中超之父”郎效农[微博]堪称中国足球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尽管目前屈身于河南建业[微博]负责青训和业余训练工作,但在国足历史性惨败之前,郎效农就未卜先知一般在微博上提前为国足敲响警钟,以“国足如何有所作为”提了5点建议。

  中国足球的现状,就是老马拉破车,不拉偏已经是万幸了。五点建议当中,郎效农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改变“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首先要改变由足球管理中心几名既不懂也不真喜欢足球的正副主任,闭门胡乱决策中国足球发展大计的现状(不包括新上任的张健、魏吉祥,他们至今并未胡乱决策),依照国家法规及国际足联章程,真正落实中国足球协会体制及代表大会等组织和制度,群策群力地民主决策足球发展的大政方针及相关政策。”

  老郎的另外4帖药方,分别是:大力推广足球,在全国开展各级足球联赛;规范和扶持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足球进校园”;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别再闭门造车。

  王卫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