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捐多少钱是个人隐私

2013年04月24日09:46  东方体育日报 微博

  刘耿

  芦山地震以来,有两个捐款排行榜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企业间的;二是明星间的。

  称之为“排行榜”不确切。这个“排行榜”不是实体存在的,但是,捐款数额不断地被报道、刷新,谁捐得多、谁捐少了,人们心中自会形成一本账。打算捐款的人,自然会排一排,以决定是随大流还是争风头。对于捐款数额很快就会被公开的名人来说,这种精巧的算计是必须的。哪怕再真心的行善,他也要顾及自己的声名。

  当这样一份榜单在现实中成立,接踵而至的是捐得越多、便越仗义的逻辑,从而形成逼捐。

  有人认为刘翔捐30万元,有点儿少。刘翔2012年的年收入是3800万元,他捐30万元,相当于年收入10万的白领捐800元,是远超国人的年均捐款的。

  按照量力而行原则,2012年中国体坛收入前十几位的李娜[微博]、刘翔、孙杨、林丹、梁文冲[微博]、冯珊珊[微博]、张继科、易建联[微博]、易思玲、郑智、丁俊晖[微博]、傅海峰,与他们从0到220万元不等的捐款数并不匹配。

  但是,量力而行又非唯一原则,有人需要通过做善事来忏悔,有人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扬名,有人恰巧被某一个悲伤的画面戳中泪点等等个体因素不胜枚举。捐款的人总是各怀心思。他们又无一例外地被道德绑架。本来行了善事,会得到一种道德上的轻松,他们收获的是道德上的紧张。

  这是很多人尤其是名人的难言之隐,媒体有责任帮他们大声地说出来。为什么媒体“有责任”呢?因为这个紧箍咒是媒体给他们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媒体在突发事件公开上的转折点,时隔五年,芦山地震中它们的动作更快了,但是,其伴生的道德优越感和道德绑架也在滋长。最让人受不了的“大爱”场景有二:一是逼捐;二是十几个人围着一个担架咋咋呼呼,每个人都是热心的指挥官。

  不公开官员的财产,而公开公民捐款的数字,是中国崎岖的能见度。

  没有哪个国家的媒体热衷于为公民的捐款打收据。这与让受助儿童用手展着300元人民币与自己合影无差别的没品。

  捐多少钱是个人的隐私,是自己与上帝的对话,我不需要让你知道,你也没有权利评价我捐多了还是捐少了。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像故意用低腰裤将内裤的商标外露一样,故意将捐款数泄露给媒体,这些人需要一场灾难来扬名立万、发财或晋升。

  有人抱怨,公司统一从工资里扣钱,充作捐款。这其实解决了大多数人的道德焦虑,反正大家捐得一样。这个问题的源头就是捐款排行榜,基准线就歪了,只能用另一个歪来校正。我们盖了一座歪楼,还以为是道德高地。

  请从高地上走下来吧,这里不是星光大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