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国足玩心跳未来会更多

2013年03月25日10:12  东方体育日报 微博

  陈敏

  上周五晚上的长沙,中国队终于收获到了一场久违的胜利,而且一改“被绝杀”的命终于也主导了一次“绝杀”。延续我们中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法,该场耗时接近100分钟的比赛中体现了国家队团结顽强、坚守到最后一刻不放松的精神。只是,按照人惯有的心理线路,这种感动在上个周末过去之后会逐渐降温,最后回归到理性;而在理性的层面上,或许还是一刻心有余悸——“能不能别再玩心跳”。

  可以简单分析比赛在第一时间给人精神感动的基础:1,无论从球队还是球迷都默认赢伊拉克是一件不大有把握的事情,2,对于突如其来的幸运降临的产生顿时的幸福感、有“反抗宿命”的成就感;3,借“幸运总是降临有准备的人”的老话来展现国足[微博]拼到了最后一分钟,而且还很团结。

  其实球队整体在大雨中球队展现出来的态度也都不错,因为都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90分钟,只是战斗力和态度往往并不完全成正比,若是撇开精神谈场面内容,或许就不那么正面了。中国球迷可爱在,大多数往往是很容易被满足的,这次满足他们的其实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些东西,而并非足球意义上的东西,所以较真起来其实是“偷换概念”。但这没有关系,球迷觉得爽就ok,但下一次呢?

  感动,难得玩一次可以,譬如去年欧锦赛C组第二轮被西班牙打成0:4注定被淘汰后,全场爱尔兰球迷就唱起了民谣《the fields of Athenry》,最后特拉帕也留任了。但这个事情自然要一事一议,对手是谁也很重要,伊拉克毕竟不是西班牙,中国队如果没有于大宝[微博]这个进球,那恐怕连“十动然拒”的好人卡都拿不到。并不是说中国队的感情牌做作,但的确仅仅难得来一次可以,下次碰到印尼估计怎么也交代不过去了。真正一直在玩感动的,恐怕类似于圣马力诺(刚刚0:8英格兰[微博])、安道尔、塞浦路斯、关岛这样的球队,你没法忍心要求他们更多,但我们对中国队显然不是这个层次的要求。

  然而,这种玩心跳的状况在未来总会难免,而且恐怕会越来越多。正如老江湖米卢[微博]所言,中国队内的新星太少,其实他还在暗示:国家队后续上来的年轻人基本上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前几年不重视青少年培养得到的瘪果,规律所形成的事情是很难再有补救的。于是到最后我们终将再也感动不起来,连“十动然拒”的表面温情也将不存,而这个场面的出现几率终会比“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更来得靠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