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中超10年淘金路麻烦一大堆

2013年03月07日16: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今年中超看起来“钱”景无限,但10年来,中超的发展历经坎坷。

  2004年中超联赛诞生以来,在商务运营方面一直不甚理想。2004年,当时赞助“中国之队”的德国西门子以500万欧元的费用赞助元年中超,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000万元。加上其他赞助,总费用不到1.5亿元。联赛期间,因为北京国安、大连实德等闹罢赛,引发“G7革命”,联赛一度陷入僵局,这让西门子蒙受重大损失。为此,他们在赛季末扣除了一半以上的赞助费,并在年底退出。

  由于假赌黑横行,中超联赛一度无人问津。2005年,由于中超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制度,让联赛失去悬念,致使冠名权出现了“裸奔”,没有冠名商,中超联赛损失惨重。2006年,爱福克斯与当时负责中超商务开发的福特宝公司签订了5年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第一年的赞助费用为600万欧元,以后每年递增10%。但最终证明,爱福克斯是一家“骗子公司”,总共只到账了60万欧元,剩余的540万欧元不见踪影。福特宝公司在2006年年底终止了这份合同,并把对方告上法庭,但足协最终没有拿到一分钱。

  此后,中超冠名费用每况愈下。2007和2008年,深圳金威啤酒以每年3800万元的低费用冠名中超,后来也引发了与中国足协的官司,中间甚至出现金威啤酒公司以啤酒作为实物赞助的滑稽现象。

  2009年,眼看中超将再次“裸奔”,倍耐力公司乘虚而入,冠名费低至只有2200万元。即便如此,倍耐力根据合同条款不断挑刺,多次提出扣款,双方在2010年年底不欢而散。

  2011年,时任中超公司总经理郎效农与金立手机谈妥,冠名费3500万元左右,合同方案都已经拟好。后来,国家体育总局与足协高层叫停这次合作,于当年7月3日与大连万达正式签约,冠名费为6500万元。至此,中超冠名费依靠行政手段才呈现了上升势头。2004年之后至2011年前,这期间,中超的赞助费用都没有超过1个亿。

  2011年,因为万达的冠名费,中超公司的总收入在9000万元左右。2012年,赞助进一步萎缩,全年总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鲁俊在2011年3月上任时提出了5年规划,宣称到2015年时中超公司年收入达到6.5亿元,5年共16.5亿元,其中2012年的费用是4亿元。但2012年快过完,收入只有计划的1/5。除了当初的雷曼光电、山东临工之外,2012年没有任何新的赞助商加入,反而还失去了几家(到期后不再续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