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微博]》专职体育评论员
舒桂林
中国足协今年将加大外籍裁判的使用力度——新赛季中超[微博]联赛每轮赛事,由洋哨主吹的场次将达2至3场,而中超一轮不过8场比赛。换言之,外籍裁判大有与中国本土裁判分庭抗礼之势。
这自然会有许多冠冕堂皇的解释,譬如为了加强亚洲各国裁判交流、促进彼此进步,但谁都明白,大面积使用洋哨的主要目的,是想尽可能避免中超赛场假球黑哨的发生,用“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的办法瓦解本土裁判联盟。
可惜,头痛医痛、脚痛医脚注定起不到什么效果,就算中超所有赛事全都由洋哨执法,也不见得就能减少假球黑哨。要知道,裁判只是足球比赛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导致足坛腐败丛生的则有无数个环节——从中国足球[微博]的腐败窝案来看,足协官员、俱乐部管理层乃至球员、教练才是主角,他们操纵比赛的手段五花八门,比裁判厉害多了。许多时候,裁判只是被动的执行者,若是领导发话,他们必须乖乖配合,否则就会被清洗出局。黑哨固然猛于虎,但官哨危害尤甚。
何况,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洋哨到了中国,也完全有可能入乡随俗被拉下水;洋哨执法的比赛,照样嘘声四起广受质疑,其水平或许还不如中国裁判……而更重要的是,大量使用外籍裁判,不仅显现了对本土裁判的不信任,压缩了本土裁判的成长空间,还消耗了无数的资源,别的不说,光洋哨们来来回回的机票费、食宿费、接待费,一年下来得是多么惊人的天文数字?足协辩解说相关费用将由裁判合作交流国平摊,但摊来摊去,这笔费用也绝不可能凭空消失,最后不是由足协的公帑负担,就是转嫁给地方。从过往历史来看,倒霉的无疑是后者。
总之,中国足协可以拍脑袋代替中超俱乐部作出任何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俱乐部没有任何的发言权。说用洋哨就得用洋哨,说要培养年轻裁判就得培养年轻裁判。而无论足协大操大办有着多么美好的初衷,最后都难以避免制造豆腐渣工程的结局。
足坛腐败说到底是因为权力不受限制而产生,黑哨不是腐败的原因而是结果。强行推广使用洋哨,就跟禁止喝某某品牌的白酒一样可笑,这叫舍本逐末。
中超会因为洋哨们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干净吗?想想中国足协费尽心思塑造的“金哨”陆俊最后沦为阶下囚,不禁让人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