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北京男排模式引发的思考

2013年02月18日09:29  中国体育报

  凭借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入、外援的引进,北京汽车男排三年实现三大步的跨越,在(2012-2013)361°中国男排联赛成功问鼎,实现了17年来的梦想。北汽男排模式的成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这个冠军为中国联赛带来了什么?为中国排球带来了什么?

  没有外援的北汽男排无法夺冠,这是大家的共识。北汽男排几乎凭借两位外援的力量,夺得联赛首冠。他们的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走势和结果。与八一队的首回合惜败,加拿大外援温特斯仅有3分入账,是北京队失利的重要因素。随后的二、三回合比赛,两位外援火力全开。第二回合携手砍下27分,第三回合贡献30分。外援不仅仅具备强大的得分能力。他们的发球更是致命。萨尔瓦多一个赛季72分,平均每局得分0.90,十分惊人。与北京队交手的球队,都会在他的发球轮上出现卡轮。高水平外援的表现,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射出中国联赛本土球员与他们的差距。本土球员唯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避免在与外援的对抗中手足无措。

  外援的到来,改变着联赛传统格局的同时,更是带动了男排联赛的球市和关注度。北京队主场球市逐渐火爆,而多场客场比赛的球市,也因球迷想见识外援的风采,观众人数十分可观。河南队主帅谢国臣坦言:“北京队外援的到来,让多年冷清的男排联赛得到了这么多媒体和球迷的高度关注,从这一点来看,北京队引进外援就已经成功了。”

  与恒大女排模式不同,北汽男排的成功,是一种体制内的成功,并未脱离中国排球发展的传统道路。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企业的大手笔投入,从根本上是源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北京市“振兴三大球”的基础上,2010年9月,北汽集团与北京体育局共同组建了北京北汽排球队,注入资金,在俱乐部软硬件设施、队员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另外,本赛季北汽男排也面对全运会成绩的压力,但球队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全运会练兵”思路,而是引进了外援增强实力,这种思路的转变需要过人的胆识,这也是政府支持的体现。

  鉴于北汽男排引进外援的成功,全国其他各个省市队伍也会有所触动。尽管一时之间,完成引援的难度不小,但大家都会在未来积极争取,一股“思变”之风在中国男排界开始吹起。这可以说是北汽男排为男排联赛做的一大贡献。

  其实不仅是北汽男排,上海男排之所以拥有“九连冠”的辉煌,同样源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穿针引线,促成大企业与排球界的合作。目前,在中国排球暂时还不能全面推行职业化,恒大女排模式无法推广的情况下,北汽男排另辟蹊径,即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让政府成为推动排球发展的动力,显然效果不错。

  未来,已经尝到甜头的北汽男排,这条路会继续走下去。2月6日,北汽排球举行的庆功会上,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球队都表示这一模式,会坚持下去。(栀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