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勿让拳头打跑联赛

2013年01月30日16:01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李博闻、王浩宇

  不久前CBA赛场“苏伟[微博]加油”的鼓励温暖人心,但五指一弯,掌声在29日的WCBA总决赛中变成了拳头。球迷赛后冲进赛场围堵追打裁判,他们打跑的不只是裁判,是整个联赛迄今积累下的硕果,甚至是整个中国篮球联赛的未来。

  对观赛者而言,球赛说到底是一场提供休闲娱乐的游戏。下班或周末,家人朋友相约看场比赛,精神放松增进情感。当一次欢聚派对演变成一场恶言相向的争吵,甚至拳脚相加的斗殴场,谁会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耗费在闹剧上?谁会愿意带着孩子去看打架谩骂?现在看球的孩子是中国体育联赛未来的消费群体,伤害他们、赶跑他们就是刺伤中国体育联赛的未来。

  另一方面,在“危机重重”的比赛环境下,像玛雅·摩尔这样的国外顶级球员谁还敢来中国打球?没了大牌球星,联赛赞助商、转播商也会望而却步,反过来毁掉的是什么?是多年苦心经营打造的联赛美誉度和品牌度,毁掉的是球迷享受高水平联赛的机会。

  当呼吁变成习惯,制度规范的设计执行就显得比道德层面的单纯引导显得更为实际有效。

  9年前,NBA赛场爆出臭名昭著的“奥本山宫殿打架事件”,步行者球员阿泰斯特[微博](现改名慈世平[微博])和球迷一通乱战逼得NBA修改了《赛场指南》,其中专门制定了一部新的《NBA球迷行为准则》。

  这一准采取“萝卜加大棒”的形式给球迷敲响了警钟,开篇客气地强调球迷在赛场要受到尊重,但最后搬出重典,警告如果球迷有扰乱赛场的行为同样要受罚,轻则被安保人员请出球场,重则取消其持有的季票,甚至被逮捕起诉。

  “奥本山宫殿事件”的两位肇事球迷事后付出了惨重代价,均被主队活塞队“终身禁止到主场观赛”,而向阿泰斯特投掷水杯的约·格林在被认定为打架的始作俑者后,被法院判决入狱三个月。

  自《NBA球迷行为准则》出台后,NBA赛场上鲜有球迷闹事,即使有爆发冲突的苗头也基本被扼杀在摇篮中,本月NBA常规赛热火[微博]队客战爵士队,一位坐在前排的球迷刚和韦德[微博]对骂了两句就被“驱逐”出场。

  根据CBA职业联赛纪律处罚规定,球迷出现骂人、投掷杂物、发生肢体接触等情况时,往往要由赛区和俱乐部买单,当个体的“犯罪成本”降到无限低时,失控局面的出现就难以避免。当然,联赛本身没有对于球迷自然人行为的处罚权,此时司法力量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

  事实上,参与此类严重围殴追打事件的球迷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二十四条,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以下罚款。此类行为包括向场内投掷杂物,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等。

  建议联赛管理者效仿NBA出台相应的球迷行为规范,和俱乐部联合建立“篮球流氓”的概念,为其设立针对性的追踪档案,部分或终身取消其现场观赛资格,同时在每次大赛前和当地公安部门及时做好沟通,充分发挥录像、照相的功能,以便随时调查取证。

  CBA联赛如今达到空前繁荣的高度,这点毋庸置疑,但好的联赛离不开好的顶层设计,更加专业的立法、专业的制度设计管理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是联赛得以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

  从俱乐部的角度,他们应最大限度地做好赛场的引导和管理工作。赛前和球迷协会及入场观众作充分沟通,倡导文明观赛理念。在赛场上用尽可能多的娱乐互动调动积极的现场情绪,传播正能量。当球迷的娱乐精神被真正激发,戾气冲动才会逐渐远离赛场。(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