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大都市需要怎样的马拉松?

2012年12月05日15:39  外滩画报 微博
张斌:大都市需要怎样的马拉松?

hylanda">

  World Marathon Majors,简称 WMM,中文直译过来不妨叫“世界马拉松精英赛”。如今世界马拉松赛何止千百,那些著名的马拉松赛事组织者突发奇想,于 2006 年创建了 WMM,意在仿造一个“世界马拉松赛的大满贯赛事”,因为职业网球的四大公开赛深入人心啊。WMM 的创始城市包括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和纽约,明年还将纳入东京,形成“六大满贯赛”。跑者在上述提及的马拉松赛事中根据名次积分,总分最高的男女选手年终会各得到 50 万美元。名城马拉松赛联手的意义,之于组织者那就是邀请明星参赛的难度在下降,不必毫无节制地拉升参赛邀请费用。

  每个跑者都有自己的梦想,去某座名城,哪怕只有一次参赛经历,此生也算无憾了。每个人选择城市的依据自不相同,伦敦的慈善面孔最是暖人;柏林和芝加哥,纪录的温床;波士顿,女子马拉松的历史起点;纽约?大苹果的魅力难以抗拒,再者,47500 名参赛者一道创造的参赛人数纪录,会催生出汇入人潮人海的一种冲动。当然,这个纪录是去年的,今年“桑迪”搅局,市长最后时刻“从善如流”取消比赛,这让远道而来的跑者们只好在自己长跑年轮上留出一个空白。

  跑遍世界,何等美妙的人生选择。但参赛是要成本的,说到这里就一定要提及纽约城市马拉松赛了,它真可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报名参赛费最贵的跑步赛事了。如果您有幸是纽约路跑协会光荣会员,那也要掏出 216 美元。如果您是来自美国的非会员,请准备好 255 美元。这个价格需要一个参照,它比 WMM 其他四大赛事至少要高出 100 美元,甚至是伦敦马拉松的五倍之多。贵总该有贵的道理吧,你纽约物价本来高咱就忍了。谁能想到纽约路跑协会又来了一个“狠毒的”决定,以往参赛选手从起点如潮水般出发后,他们的外套以及其他细软会统一分装运抵终点,等待主人赛后认领,今年,这项常规福利,却一早宣布取消,运动员需自理随身物品。这一决定一时间惹恼了数千名已经到达纽约的热血跑者,他们用电话和邮件向纽约路跑协会倾泻愤怒与不满。在路跑协会举行的一次 5 公里赛事的现场,其 CEO 玛丽·维滕伯格刚一开口致辞,现场嘘声一片,不少人还竖起了中指。

  面对责难,似乎是玛丽近年来的生活常态,哪怕纽约城市马拉松在其治下的七年间收入翻番,雇员人数翻番,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城市马拉松,一片莺歌燕舞,但批评者之众超乎常理。说来话长,纽约马拉松地位特殊,1970 年秋日里,127 名参赛者在中央公园开跑,孕育出了此项影响巨大的赛事,42 年后人们对此的评价是“先驱们重新描绘了世界马拉松地图”,纽约路跑协会则被视为跑者乐园。创始人勒博 1994 年因脑癌离世,在那之前,玛丽已经投身该组织。

  针对玛丽的批评最犀利的一条是,“只有专业背景,全无运动热爱”,而且这一条几乎适用于时下路跑协会中的所有董事会主要成员。玛丽,今年 50 岁,一头金发,律师出身。早年间,服务于纽约城中一家很著名的律师行,关于那段职业经历的场景完全可以参照美剧 The Good Wife(《傲骨贤妻》)。玛丽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自小练就划船本领,大学时因为好友的一句激将话语,让她走上跑道,第一次参赛便率先抵达终点。年轻时,玛丽马拉松的最好成绩也能达至 2 小时 44 分,一般赛事也曾夺冠,只是因为伤病才放弃了美国奥运选拔赛。时至今日,玛丽每周还会在中央公园跑上几十公里,因此指责她不爱这项运动似乎不太公平。

  批评者大多是路跑协会的元老级成员,他们此生最为看重的是纽约这座城市中跑者的利益和感受,而玛丽自从 2005 年成为 CEO 之后始终要将纽约城市马拉松扩容,坚定走全球化道路,提高商业价值。过往,老会员们沉迷于在奔跑路途中可以时常见到熟悉的故友亲朋。现如今,人潮人海中,一张张各种肤色的面孔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城市。过去,路跑协会就是避世乐园,其乐融融,创始者能够叫出每一位会员的名字,无论是 TOM 和 JOHN,为此倍感自豪。现在可好,CEO 念起拗口的万里之外非洲跑者的名字格外流利,绝不会错,因为那些人是赛事竞赛水准的最有效保障。当年,为了邀请格布雷希拉西耶来纽约参赛,玛丽两度奔赴非洲,其中有一次居然飞机落地后,连续乘车 7 小时,才找到最新建起的“茅庐”,好在无需三顾。还有一条罪状,有着常年传统的纽约跑者年终颁奖聚会以往都是在豪华大酒店中举行,近几年被玛丽以预算不足为由,改在了硬石咖啡,少了一份庄重。与此同时,纽约路跑协会肯出 38000 美元去资助某个非洲国家孩子们的长跑训练,显然地道的纽约人不愿意有一种逐渐失去自己城市马拉松的不良感觉。顺便说一下,纽约城市马拉松赛还常年资助全美各地的青少年长跑训练,其行业责任感令人钦佩,但是这些花销让纽约人也略感不适。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吗?似乎可以循着这个角度去考虑,当年玛丽历史性地向 ING 出售了纽约马拉松冠名权,今年路跑协会的收入将接近 6000 万美元,她本人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穿梭,希望可以说服更多出色的选手能够来纽约参赛。赛事的成长依托在运动土壤之上,玛丽深谙这一真理,尤其在美国必须塑造自己的运动明星,才能鼓励更多美国人跑起来,为此她竭尽全力塑造了两位美国非裔选手执着参加纽约城市马拉松赛,男选手终于打破了美国人常年无力夺冠的尴尬局面,女选手获得亚军,冲过终点一瞬间,跪在地上痛哭失声,这一时刻,玛丽上前为其披上一面星条旗。

  玛丽有句名言——“就让批评陪伴我们一道奔跑”,纽约城市马拉松始终不会离开这座城市,但商业化以及全球化对于一项原本朴素温馨赛事的改变也是不可逆转的,批评不会停止,只要不影响跑者对于未来的选择就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