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解田径办赛“死循环”:让田径“接地气”

2016年05月20日18:2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中新网太原5月20日电 (记者 胡健)“目前,中国举办的各项田径赛事还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由于田径赛事项目众多,转播费用较高,这就与赞助商之间形成了‘死循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20日在山西太原透露了当前中国田径赛事遇到的“瓶颈”。

  中国田径大奖赛(太原站)20日在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场鸣枪开赛,中国36支代表队的近1200名运动员在此争夺里约奥运会“门票”。比赛设男子项目21项、女子项目20项,来自斯里兰卡、伊拉克和泰国的运动员也闻讯赶来,试图在此高水平赛事中一试身手。

  当前,中国每年举办各类田径赛事近50场,数量较10年前增长一倍。其中,尤以中国田径大奖赛、中国田径冠军赛和中国田径锦标赛为重。此外,还有多场田径项群赛、室内田径赛和中国田径精英赛等。

  王大卫介绍说,各类田径赛事的办赛费用大致由4部分构成,体育总局拨款、地方承办部门、全国各参赛队和赞助商。“赞助商需要商业回报,就涉及到电视转播。由于田径赛事项目多,转播机位和相应费用也随之增多,无形中形成市场化的‘死循环’,很难使田径真正走向市场、走向民众。”王大卫说。

  为此,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试图破解这个“死循环”。不久前,2016年中国田径精英赛女子撑杆跳项目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北广场上举行,与以往在封闭的体育场内举行的田径比赛不同,这场比赛把赛道铺在了体育场外,让观众能够与比赛“零距离”接触。

  记者梳理发现,近一两年间,中国的田径赛事版图开始向校园、商圈蔓延,出现“跳跃赛事进校园”、“撑杆跳赛事进商圈”等街头身影。这一举措,不仅与国际田联“让田径赛事贴近民众”相呼应,更是田径赛事进入市场化良性发展的一个开端。

  “之前在清华大学和世贸天阶举办的中国田径精英赛上,观众就站在比赛场边,吸引了众多民众关注,进而让田径运动的发展逐渐发生改变。这种‘接地气’赛事也受到很多赞助商的青睐,让田径变得不再枯燥乏味。”王大卫说。

  长期以来,中国田径的发展大多靠体制内的惯性推动。从当年的“马家军”,到宣布退役的刘翔,中国田径依靠明星效应,逐渐让这项运动走向大众。随着国际马拉松赛和目不暇接的“跑团”兴起,民众对田径的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田径的“大踏步”发展或才刚上路。(完)

文章关键词:田径大奖赛中国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