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火了,大华长跑队是最直接的见证者。这个最初只是两三个长跑爱好者自娱自乐的小天地,如今成了两百来位长跑者的乐园。
“这两年,陆陆续续有不少长跑爱好者找来,想加入我们长跑队。要一下子扩充太多人,也没那么多精力,只好婉言谢绝。我们首先要保证大华长跑队现有的这些队员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安心跑步。他们几乎都能跑半马和全马,有的一年甚至可以跑几个马拉松。”昨天下午,大华长跑队创始人蒋守刚谈起自己甜蜜的烦恼,一脸幸福。
20年前,大华地区真正称得上跑过马拉松的只有李海云一人。那会儿,跑步氛围也不像今天这么浓厚。2002年,大华公园对外开放,健步的人不少,但真正跑步的也就两三个。平时,这几个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听李海云讲马拉松故事。几年时间里,李海云的故事你传我,我传你,公园里跑步的氛围开始形成气候。3年后,4位常跑步的居民相约去跑杭州马拉松。结果,徐美丽半程拿到第五名,这对大华地区的马拉松发展触动不小。看着跑步的人气越来越旺,一年后,蒋守刚和几个长跑爱好者一起组建了大华长跑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半程过渡到全程马拉松跑谈何容易。最初的日子,全马对于长跑队里绝大多数队员来说,只是梦中才能出现的场景。
边训练边摸索,建队两年后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大华长跑队去了二十几个“壮士”征战全程马拉松。发令枪响后,队员个个在规定的5小时内跑完了42.195公里的距离。从此,参加马拉松在大华长跑队不再是神话。
近几年,大华长跑队很多队员一起征服了海拔3760米的西藏马拉松赛。“后来,我们统计了一下,去跑西藏马拉松的队员平均年龄58岁。”队员孙继昆参加了黔东南百公里超长马拉松赛,队员黄德还专门去希腊参加了纪念马拉松2500周年的马拉松赛,他们的足迹已经开始遍布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长跑队打算去到台湾参加马拉松。“因为当时还没有开放自由行,所以最初组委会谢绝了长跑队的请求。”为此,蒋守刚专门写信给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最终得到答复:欢迎上海的长跑爱好者来台北。那次,35位大华长跑队的队员一起去了祖国宝岛,还有一名队员在70岁以上半程组跑出第五名的佳绩。
今年5月,辽宁全运会马拉松赛期间,蒋守刚带着队员乘火车,坐36个小时的硬座赶去参赛。“能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比赛,和很多专业选手在一起跑步,我们心满意足。”蒋守刚说,尽管路途辛苦,但跑到终点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是值得的。这,就是马拉松的魅力。
上海国际马拉松12月1日发枪。赛前,队员们摩拳擦掌,精心做着各种准备。蒙牛集团出资赞助了大华长跑队。“这是我们建队以来,收到的第一笔赞助。我们会用好这笔费用,帮助更多队员。”
本报记者 钟喆
记者手记
小本子
蒋守刚有个小本子,估计还是工作时留下来的工作手册。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字,包括队员的电话号码,活动时的经费分配,甚至还有哪个队员何年何月何日在哪里跑出什么成绩。最细的是,本子上居然还记着队员比赛时用的号码簿是多少,清清爽爽。老蒋说,像这样的本子,他家里有很多,昨天只带来其中一本。
大华长跑队队员都知道一个口号,“重在健康、重在参与、重在提高”,这是建队后分别对长跑队老、中、青三代跑步者提出的不同目标。
这些年,长跑队的工作越来越多,老蒋有些忙不过来,还找了几个帮手,大家都不计报酬,热心为队友服务。本子上记录的只是一小部分内容,没记录的不胜枚举。
比如,前阵子,一位从江西来上海务工的队友生病了,家人不在身边,队友第一时间把他送到医院,先是垫付了5000元的入院费,后来因病要开刀,队友二话没说又掏5万手术款。入院的日子,老蒋组织队友24小时轮番陪护。这一陪就是一个多礼拜,病人家属从外地赶来,见到此情此景无不动容。一个异乡客,因为长跑,和一帮可爱的上海跑者结缘,你能说,这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