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王宫
昨天,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京城晴空万里无灰霾,男子27年纪录被破,中国女子选手22连冠。
……但微博上传的最火的却是一张照片(右图),由于流动厕所太少,许多选手在红墙之下就地小解,好天气好成绩,瞬间被这个突兀的尴尬淹没。
“北马”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已经连续举办33届,即将首秀的“深马”,能从北马身上学点什么?或者说,能从北马身上吸取点什么教训?记者采访了两位深圳资深跑友,他们一共跑过7次“北马”,提的意见颇能切中要害。
起点:存包指引要方便 领导讲话别太多
马拉松选手在出发前的一个必然需要是存包,存包车需要有清晰的指引和排序,让男、女选手迅速根据自己的号码布找到自己该存放的地方。此前“北马”曾出现过因为指引不清,选手一时找不到存包车的现象,这会让选手非常着急,进而影响比赛。
在起点集合后,发令前讲话的领导不宜过多,讲话也不宜过长,尤其是深圳在12月办赛,气温较低,而选手们普遍着装较少,从运动员保温的角度考虑,应简化程序,尽快开始比赛。
途中:医护人员要专业 补给物品要足够
备足流动厕所当然是一大问题,每年“北马”都有随地小便者,但深圳跑友表示,这与运动员素质也有关系,因为流动厕所还没稀少到让一个成年人憋不住的程度。
医护人员和医疗志愿者一定要专业。曾经有跑友参加“北马”时因跌倒需要喷药救护,但救护人员既无药品也态度不佳。深圳跑友建议“深马”借鉴日本马拉松,那里有身穿“红十字”衣服的救护人员混入运动员中一起跑,随时提供帮助。
补给要足够,譬如饮水点设置一定要科学,便于取水,国内马拉松赛,经过饮水点却因为拥挤而拿不到水的情况太多了。
终点:打印成绩别出错 迅速疏散最重要
选手跑过终点后,要办的两件事一是取包,二是打印自己的比赛成绩。某届“北马”曾因组织不力,导致选手们在凄风冷雨中长时间等待存包车,而某届“上马”(上海马拉松)也出现过打印成绩的打印机坏了,导致选手们大排长龙的情况。这首先会耽误时间,因为许多选手是订好了车票准备一结束就离开的,其次会造成终点的拥堵,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终点处的指引一定要清晰,选手跑完后的各环节安排应紧凑合理,并且在各个环节尽最大可能避免突发错误,备好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