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运动之王”困在边缘 中国壁球名将:追赶对手

2013年10月09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一个月前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奥委会[微博]第125次全会投票表决2020年与2024年夏季奥运会临时项目,历史悠久的摔跤劫后重生,而贴着年轻、健康标签的壁球则连续第三次被挡在了奥运大家庭门外。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作为国内的领军人物,20岁的李东锦谈起“申奥”失败没有太多失落感。昨天结束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壁球女子个人赛,这位上海体院大四学生拿到一枚银牌,实现了中国壁球在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上的历史突破,但正如她赛后的感慨,“赢一两场比赛并不能说明什么。”

  趣味性强、场地局限小、单位时间体能消耗大,壁球因此被称为“室内运动之王”。2003年,《福布斯》杂志评选最适宜参加的健康运动,壁球得分最高,超过了游泳、跑步与攀岩。发端于英国哈罗公学的改良创作,近两个世纪后,壁球运动已经拥有了135个国家与地区协会,规模与趋势优于不少奥运项目。

  壁球在中国内地起步较晚,尽管1999年就成立了单项协会,但在2004年前,连一部正规的壁球规则都没有。“一边开展一边摸索,最初是从壁球发达地区请来讲师。”中国壁球队教练蒋健原本与羽毛球[微博]打交道,他的弟子们无一例外也都是从这个金牌项目转行而来。“技术动作差别比较大,但球感与身体素质仍是必要条件。”他笑着否认了从热到冷的心理落差,“我们的任务就是抓训练,提升竞技水平,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与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高度职业化不同,中国内地的壁球运动员属于半专业性质,参加东亚运动会的中国队选手全部来自上海体院,半天上课半天训练。“算上刚来的新生,我们现在的队伍有10人左右。”蒋健解释说,这是由于国家队的名额所限,但他也承认,从娃娃抓起的口号目前缺乏号召力。“壁球在我们国家普及程度低,了解的人也不多。”

  两年前,有媒体发表过中国壁球发展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成立了近百家壁球俱乐部,修建了四五百块专业场地,结论是:这项运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一二线城市遍地开花。不过昨天,蒋健透露的一个数字却透着惨淡,“据我所知,目前中国内地从事壁球的半专业运动员不超过20人,有能力在亚洲赛场对抗的更是屈指可数。”

  在世界壁球联合会的积分排名中,香港女队的欧咏芝、陈浩铃跻身前20,男队的李子朗、欧镇铭也能进入前50位,中国女队的顾金玥与李东锦在200名左右徘徊,男队则无人上榜。“追赶对手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被教练寄予厚望的李东锦冷静而乐观,明年她的头等大事是参加亚运会——这是中国壁球人最珍视的大赛机会,非奥身份注定边缘,或许只有在亚运会中才能体会到转瞬即逝的存在感。本报记者黄春宇(本报天津10月8日专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