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为啥没有救世主:基本功糟糕 留洋限制待松绑

2013年09月26日14:50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与四年前蔡斌兵败亚锦赛后黯然下课不同,对于兵败呵叻的郎平,外界普遍选择了宽容的态度。与四年前蔡斌兵败亚锦赛后黯然下课不同,对于兵败呵叻的郎平,外界普遍选择了宽容的态度。

  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

  与四年前蔡斌兵败亚锦赛后黯然下课不同,对于兵败呵叻的郎平[微博],外界普遍选择了宽容的态度。经过四任女排[微博]主帅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没有谁能充当救世主,要解决女排积弱的现实,就必须从女排根子上去解决问题……

  球员

  下三路基本功普遍糟糕

  在亚锦赛上连输泰国和韩国队后,有人曾质疑郎平,为何上任以来一直强调锻炼新人,试炼阵容,偏偏到了亚锦赛却带了太多的老将。对此郎平十分无奈。一直以赛代练,没有成段的集训时间的背景下,光是改造新球员的错误技术动作就已费时费事,更遑论完成球员的技术改造或是战术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征战今年最重要的赛事——亚锦赛,她只能在带上新二传的基础上,尽量多带一些老队员,以稳定整支球队,可惜老队员在关键时候也未能挑起大梁。

  老队员掉链子,原因在于和新队员一样,她们也存在下三路差的问题。从带队的第一天开始,在发现球员防守时球都往场外飞时,郎平便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别的队都是防守往二传那么去,我们现在没要求那么高,先做到起高就行,起码在场内。”郎平这话说得十分无奈,“现在就连欧洲球员后排都比我们好,反倒是我们,拉新的拉老的都要从基本功抓起。”球员普遍下三路基本功差,那么要求她们取得好成绩就成了天方夜谭。排球名宿邹志华也实事求是地谏言:“一支队伍要想打出出神入化的配合,没有一年的训练磨合时间是不可能的。”他劝告女排球员必须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必须在小球串联、防守、一传上下狠劲,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环境

  急功近利令选材面过窄

  郎平在决定接任女排帅位前,几度思量夜不成眠,上任后使尽浑身解数,仍在亚锦赛上捉襟见肘。令这位世界级的名帅如此狼狈的是中国排球急功近利的大环境,排球基础人群少,各省市在培养排球人才是急功近利,导致球员基本功普遍存在缺陷。郎平也曾苦口婆心,建议各省市要重视球员和青年选手的基本功,但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回应。

  前八一队主教练、排球资深教练林榆庭在此次女排兵败呵叻后就曾指出,中国排球运动员选材高大化越演越烈,是急功近利的最直观体现,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不再受到重视。他还指出,中国排球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联赛职业化改革,十几年过去,联赛的职业化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原本的好传统——全国排球教练、运动员的大集训,反而在联赛职业化改革之后停止。

  在呵叻,泰国队主帅加提蓬透露的一个数字也令中国排球汗颜,他告诉记者,泰国排球的群众基础好,他们的大学联赛就有16支球队,小学排球队更是多达上百支。记者在日本北海道采访时也曾被告知,光是日本北海道的小学,就有两百多支排球队。反观中国,在群众排球、学校排球上却日渐凋零。正是这样的反差,导致中国排球选材面越来越窄,也导致了如今实力滑坡的现实。

  心态

  球员留洋限制亟待松绑

  在亚锦赛进行期间,国际排联前主席魏纪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排球强国的经验来看,我们的运动员应该走出去。成熟期的队员在国外打球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过于封闭,也是女排目前走入困局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依旧可以拿亚锦赛冠军泰国队做例子。“2002年我送第一个球员去欧洲打联赛,后来每年都这样做,送出去的队员也越来越多。去年,我带着现在队里的7名主力直接代表阿塞拜疆的一个俱乐部参加欧洲联赛。所以,泰国女排在亚洲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加提蓬这样描述他手下“黄金一代”的成长。在和欧洲球员对抗的过程中,泰国女排学会了扬长避短,以快速多变来压制欧洲的高扣球高拦网。就连郎平赛后也不得不称赞这批泰国队员为“球油子,打不乱”。但在中国,到国外高水平俱乐部打球,仅仅是奖励给即将退役的老队员的一种福利。

  所幸如今中国排球圈开始有了共识,对于球员“走出去”的限制在慢慢松绑。新上任的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多次公开支持球员走出去,“球员需要一个开放的视野,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球员走出去不光学习排球技术,还要学习更高层次的体育文化,这也是中国女排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期频频听到队员的出国消息,除了魏秋月[微博]等离开国家队的队员外,正在国家队阵中的张磊[微博]、马蕴雯[微博]和王一梅[微博]等也相继与阿塞拜疆、土耳其等豪门俱乐部签订了合约。排管中心日益开放的态度也令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苏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