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媒给全运不足支招:安保该提前取经 观众不能舍

2013年09月16日16:26  北京晚报
蔡赟不满队友失误摔拍离场,是本届全运会争议镜头之一。蔡赟不满队友失误摔拍离场,是本届全运会争议镜头之一。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幕已经于上周四胜利落下,今儿用这个版“回眸全运”,其实名不副实,至少就没谈全运会在竞技成绩上的那一大块。那都谈了些什么?谈的都是与比赛相关却又在赛场之外的话题,诸如安保、观众、节俭、争议,当然还有一件好人好事。有些话说的确实不中听,但真不是苛刻。更何况,善意地指出不足和问题,比一味叫好、唱喜歌来得真诚。辽宁再办全运,不知还要等多少个4年,但对于接着办下一届全运会的,听听这些话肯定有好处。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话题1

  安保严苛“折腾”人

  李远飞:对于一个大型综合运动会而言,安保重要吗?重要!所以在这届全运会上,每当听到熟悉的同行嘀咕或抱怨安保,我总是会从安全的角度上替组委会辩解几句。但话说回来,安保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国际接轨,这真不是安保人员的笑脸和客套话能取代的。这是一个窗口,从一个小侧面折射出组委会的组织办赛能力。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从安全区到另一个安全区,如果乘坐组委会大巴,通常都是免于安检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是在整个全运会期间,我只在开幕式当晚,从MPC(主新闻中心)回记者村时享受了一次这种待遇。总体而言就是没经验、缺乏周全考虑,让全运会的安保评价打了折扣。其实前有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觉得没必要提升到那个级别。后有广州亚运会的履历,取取经,找个明白人咨询咨询,自然就解决了。

  陈嘉堃:“精彩看开幕,成功看安保”。本届比赛的安保工作非常到位。回想整个全运会,似乎安保人员无处不在,安全问题从未让人担忧。

  孔宁:我在全运会分赛场看到众多条旗上写着“忠诚履职,决战决胜,捍卫全运,誓保平安”字样,感觉安保人员为全运会拼了,各种过分的安保措施接连而来。在沈阳摔跤馆比赛第一天,居然没有媒体席位和混合采访区,所有记者被安排在小屋子里坐着,闭路电视也没有摔跤比赛的画面。后来有了混合区,但没有去往该区域的任何通道,到处都是安保人员,这真是一次安保人员4年一届的盛会。

  刘大伟:全运会网球赛曾爆发队员与现场民警的冲突,媒体与安保人员的纠纷更是随处可见。有些安保过于繁琐苛刻,就成了一种“折腾”。记者们出了媒体村就上车,中途没停车,是否到了赛场就可以直接通过安保呢?射击赛场就不行!很多摄影记者拖着沉重的器材下车,走上500米才能到场馆,还要再安检一遍,这不是“折腾”是什么?再比如,记者去混合采访区采访理应放行,但安保人员就是铁面无私,以“没有领导命令”为由拒绝,非要等到领导来了亲自发话才放行,凸显出安保人员不够灵活。

  话题2

  票都“卖”哪儿去了

  李远飞:十二运虽然打出了“全民全运”的旗号,但至少从场馆里的观众数量看,真没达到通过全运会宣传全运会,传播体育精神的作用。票究竟都卖哪儿去了?办全运会到底是为了给谁看啊?

  孔宁:在全运会观众席上,你很少看到普通观众,基本上都是各体育局的助威团,许多普通观众想进来看比赛,被告知没票了,而里面却是十分空旷,于是全运会成了各省市政府体育部门争夺政绩自娱自乐的舞台。让观众享受体育的快乐是大型赛事的功能之一,否则这样的赛事就没有意义,没有市场。

  刘大伟:想看比赛的买不到票,场内观众又寥寥无几,这样的怪事本届全运会在田径、羽毛球等赛场都有发生。更有甚者,本次全运会的票价上限是500元,但高尔夫赛设定的最低票价是400元,意在限制观众人数。仅因为有个“贵族运动”的头衔就大卖高价,这实在是一种“自杀行为”。难不成全运比的就是寂寞?    

  陈嘉堃:说到观众,与之前谈的安保成为了一种矛盾。所以,这次全运会是“保安全,舍观众”。以田径比赛为例,在本届赛会的主赛场沈阳奥体中心,每日上座率仅三成左右,现场气氛可想而知,也无法刺激运动员比出好成绩。

  话题3

  无形“金牌”更珍贵

  李远飞:这事儿之所以放在这儿说,是因为它在全运会的种种资讯中太“罕见”了!从马娇“舍赛救人”之后的方方面面来看,真善美的人和事儿,永远都不过时。马娇被破格录入国家队,获得了“最美运动员”称号,一夜成名,关注、鲜花、掌声和奖励纷至沓来。她的事儿说明,与其挖空心思在赛场上坑人、害人、折磨人,结怨、结仇、成冤家,不如做好事,做本分事,多结善缘。

  孔宁:众所周知,全运会赛场上的种种“黑幕”,已经让全运会变成了赤裸裸的功利场所,很多人因利益瓜葛心态扭曲。此刻,四川帆船帆板姑娘马娇因救助有溺亡危险的别省市竞争对手而弃赛,让“无情”的全运会多了一份人情味儿,感谢马娇!

  刘大伟:本报最先挖掘出的马娇救人事件,成为全运会十大事件之一,它让来自四川西昌的马娇姑娘迅速走红。相比于争金夺银,有时候场外的一幕更珍贵。在我看来,很可惜这样的新闻太少了,因为金牌至上的规则与各代表团利益,导致了赛场上队员以死相拼的场景太多见,赛后反目成仇的、形同陌路的、恨之入骨的很多。马娇事件提醒人们,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仍然是体育运动中最闪光之处。

  陈嘉堃:这是马娇参加的第一届全运会,四年的苦练就是为了这盼望已久的一刻。但是,在继续完成自己的比赛还是放弃比赛救助对手的选择中,马娇毅然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金牌固然重要,但崇高的体育道德之光更是她心中的最爱,她拿到了一枚无形的“金牌”。

  话题4

  节俭是个好的开始

  李远飞:辽宁办了一届“节俭”的全运会,敢于这么做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当然我也希望,今后的全运会在总费用节俭的情况下,在该花钱的地方花钱,在还能够节省甚至抹掉的地方节省与抹掉,这样不仅节俭了,而且合理了。辽宁这届全运会扭转了之前图大图全的奢靡风气,总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刘大伟:我是盯到了全运会的最后一天,最后几天里,因为媒体村内人数锐减,媒体餐厅内的饭菜数量也随之减少。由此细节可以看出,节俭理念不是一句虚话。对于节俭办全运,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大张旗鼓办赛,劳民伤财,面子工程,老百姓叫苦连天。如今辽宁节俭办赛,开闭幕式简约而不简单,精炼又精彩,值得赞扬!

  陈嘉堃:“少花钱,多办事”,辽宁全运会做出了表率。但“节俭”有时也会矫枉过正,作为记者,体会最深的就是每日往返于媒体村与各个赛场的班车太少了。有些场馆,每日只有两班往返班车,上午一趟,下午一趟。错过了这两班,你就要自己想办法了。记者们只好早早地赶到场地,许多决赛是在晚上进行的,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了。不能只顾“节俭”,忽略了“人性化”。

  话题5

  争议总是避免不了

  李远飞:要我说,本届全运会所有的争议还是没绕开以前的老问题——“利益”。只要全运会不取消成绩等同于利益分配的功能,那么这种事儿就总也断不了。那么全运会能改变这种功能角色吗?不能,所以这其实就是全运会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不太让人愉快的一部分。但话说回来,人无完人,事物都有两面性。全运会什么是主流,什么又是目的?是这些所谓的“争议”吗?回答了这个问题,所有以此诋毁全运会,认为应该取消全运会的言论,就都应该付之一笑了。

  孔宁:蔡赟不满队友失误摔拍离场,摔跤选手咬人,蒋文文蒋婷婷叫冤……巨大的利益之下,每个人心态都近乎扭曲,甚至裁判们也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了。没有争议不可能,我只希望我们的赛制尽量追求没有漏洞。取消全运会不可能,但全运会真是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刘大伟:中国不是各个项目的裁判水平都是世界顶级的,你要求那么高,自然不现实。但是,许多代表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只要裁判有不利于自己的判罚,轻则抗议,重则罢赛。有些队员过于在乎金牌与成绩,因为这枚金牌很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金牌至上理念在作祟。

  陈嘉堃:比赛场上,有人受益了,有人吃亏了,有的出现了不公,有的出现了漏洞。其实,同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发生着。有人抱着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把“争议”当成了全运会的主题。有些媒体同行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思想来报道的,目的只为吸引人的眼球,这样的做法有悖新闻道德。

  本报记者 孔宁 李远飞 刘大伟 陈嘉堃 

    相关——全运奖牌榜体现大格局:前8没变脸 袖珍团破纪录

            5大竞技体校助北京军团闪光全运 金牌背后有不足

意见很中肯意见很中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