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吉祥物设计揭秘:海豹对辽宁就像四川大熊猫

2013年09月01日09:35  北国网-辽沈晚报 微博

  在昨日全运会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中,能看到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上口子高跷、蒙古族安代舞和海城高跷秧歌的表演,那么,您知道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吗?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请到辽宁省文化厅以及辽宁非遗中心的专家进行解读。

  斑海豹宁宁:对于辽宁重要性就像四川的大熊猫

  斑海豹宁宁骑着独轮车活拨可爱的形象引起台下观众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宁宁是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斑海豹呢?

  斑海豹“宁宁”的主创、鲁迅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与多媒体学部赵璐博士说,斑海豹对于辽宁的重要性就像四川的大熊猫,它是自然界赏赐给辽宁的最好的礼物。斑海豹属于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进行繁殖的海洋哺乳动物。斑海豹来自于美丽的渤海辽东湾,那里是斑海豹在我国主要的繁衍、栖息地;那里有成立于1997年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那里有民间与政府联动、共同保护斑海豹栖息地的默契与信任;那里是怀抱辽东湾的东北唯一沿海省份、富有海洋文化底蕴的辽宁。

  海城高跷秧歌:有300多年历史 集多种艺术门类

  辽宁省文化厅的专家介绍,海城高跷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早期海城高跷的人物脸谱、装束多是渔、樵、耕、读及“拉花”等,动作也比较简单,多是在跷上舞耍刀、枪、棍、棒。表演时,高跷艺人身着红绿彩衣,头戴花环,手执纱帕、彩扇,抹脂描眉,扭起来喜气热闹,深受民间百姓欢迎。

  发展到明清两代,海城高跷逐渐与传统戏曲相融合,形成了集音乐、舞蹈、杂技、演唱、戏曲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海城高跷现有两名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和杨敏。海城高跷曾先后在欧洲克雷姆斯国际民间艺术节、南京十运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中亮相,并于2011年被省文化厅选调赴台湾参加文化交流展示和大型广场展演活动。

  上口子高跷:曾以高难度绝活技巧获“国家金奖”

  上口子高跷主要流传于盘锦市大洼县上口子村及大辽河沿岸地区。上口子高跷至今已传承300余年。据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上口子村有位从关里来的青年人兰小二(艺名),带来了关里的高跷秧歌,在上口子拉起了“兰家班”。至此,最早的上口子高跷会正式成立。

  上口子高跷现有一名代表性传承人——张忠贤。作为上口子高跷的第六代传人,张忠贤18岁时便跟随村里的杜显文、肖红勋、齐守忠等老艺人学习高跷技艺,并逐渐成长为村里高跷队的主力,随后接任上口子高跷会首。2012年,张忠贤在文化部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盘锦市上口子忠贤文化艺术团,并担任团长,现在艺术团已发展高跷艺人30余人。

  上口子高跷曾先后参加全国十运会开幕式、上海F1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欢乐中国行”等各类活动;2012年,上口子高跷在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表演的《庆丰收》,以高难度的绝活技巧一举斩获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山花奖”金奖。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