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开幕式彩排:花是租的假的 纸杯写名循环用(图)

2013年08月30日16:39  法制晚报
开幕式的乐队成员大都不是专业演员,彩排时他们只穿着自己的衣服开幕式的乐队成员大都不是专业演员,彩排时他们只穿着自己的衣服
看台上的装饰花都是租来的绢花看台上的装饰花都是租来的绢花

  2005年江苏全运会开幕式,机器人点火;2009年山东全运会开幕式,直接采用北京奥运会备选方案。但在明天下午4点的辽宁全运会开幕式上,这些美轮美奂的场景将不会见到。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昨天下午,组委会在沈阳奥体中心进行了全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本报记者探访了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台前幕后,而组委会此前提出的“节俭办全运”确实体现在了很多方面,900万元人民币办开幕式的效果让人感到很温馨。

  现场探访:不摆阔充场面 绢花只租三天

  记者昨天进入奥体中心时,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摆放鲜花,这本是每届大赛开幕式的保留项目,烘托气氛,只不过这次摆放的鲜花却有些不同。

  “这些都是绢花,不是真正的鲜花。”现场一位正在摆放花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组委会从一家花卉公司租来的,很便宜,开幕式一完就给人还回去,一共三天。”

  现场不放真正的鲜花,只是本届全运会开幕式“寒酸”的其中一方面,事实上只要稍一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细节:现场没有搭起任何表演舞台,只有三个可以随时搬动的木台子;主席台上没有茶水杯,只有一些小瓶的饮用水;许多演员的服装都有些破旧了,一点也不鲜丽……

  不花钱请大腕 群众演员当家

  钱太少,组委会便不再请专业演员,找了一大批群众演员。而因为演员都是群众演员,大家的压力也不大,正式的彩排还没开始,群众演员们就分批走到场地中央,开始合影留念,每个人都是笑哈哈的,完全看不出最后一次排练的紧张,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场活动演出,“全国运动会”三个字,压力着实沉重了些。

  昨天的彩排现场,一支交响乐团很是引人眼光,团员们都身着统一的“斑海豹”海蓝色上衣、白裤子白鞋白帽、金黄色腰封和绶带,十分抢眼。“我们是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这届开幕式的现场音乐,由我们来演奏。”该乐团团长杜明告诉记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支乐团的成员有些不是职业的演奏员,不少人还承担着音乐培训教育工作,是“非专业选手”。“我们接到任务后,3天全部人员就已经到位,当然之后练得也很苦,顶着大太阳一训练就是个把小时,有时候一天内就要把重要的一句话吹奏一百多遍。” 杜明说。

  核心人物:导演来自北工大 经费缩水没落差

  中国上一次举办大型运动会,是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当时的开闭幕式一共花了3.37亿;两年之后全运会,开幕式只花了900万元。巧合的是,十二运的开闭幕式总导演杨嵘,正是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导演。从3.37亿到900万,杨嵘对这样的落差不以为然,“我自己现在就是北京工业大学的老师,这样的身份和‘节俭办全运’的宗旨也非常匹配。”他说。

  昨天彩排结束后,记者找到了杨嵘,在他看来,虽然这次花钱不多,没有大型的文艺表演,没有璀璨的烟花燃放,没有夜晚的绚丽灯光,这次“平民化”开幕式呈现出的效果,还是让他很满意。

  杨嵘还给记者讲了一个细节,“在之前的彩排过程中,当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旋律响起时,在场的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我觉得能做到这样,这次的开幕式就已经很让人骄傲了。” 

  由于组委会改变了自1987年以来开幕式晚上举行的惯例,改在下午4点举行,在所有环节完成后,全运会点火时间还不到下午6点,白天点火效果会不会受到影响?杨嵘说:“其实圣火采集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在白天点燃圣火主火炬也不会有影响,同样有它的精彩,但具体的点火方式还要保密。”(文/记者 邵化谦发自沈阳 摄/记者 黑克)

纸杯写上名字志愿者们在纸杯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便循环使用

  在辽宁全运会上,几乎所有细节都能体现“节俭办全运”的原则。

  昨天是运动员、媒体记者抵达沈阳的第一个“高峰期”,接待工作进入“全速运转”。记者探访了全运会开幕式彩排现场、跳水比赛场馆、全运村等地。

  衣:志愿者每人只发一套衣服 到休息日才能洗

  昨天,记者在全运会跳水比赛现场见到了来自沈阳建筑大学的志愿者王东伟。他告诉记者,从志愿者培训阶段开始,大家就被灌输了节俭的理念。

  “我们每个志愿者只有一身衣服,包括一件外套、一条长裤和一件T恤,不像其他大型赛事的志愿者那样有可供换洗的衣服。衣服其实很好干,我们在休息日时把衣服洗干净,等到再去场馆服务的时候就干了。”王东伟说。

  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感受到,全运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对节俭办全运的理念非常支持。

  在开幕式彩排现场,志愿者们在打扫场地时使用的扫把都已经很旧了,“没事,一点不影响使用。”一位志愿者对记者说。

  食: 纸杯写上名字 用餐标准180元/天

  记者昨天在志愿者休息室看到,在饮水机旁边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30多个纸杯,每个纸杯上都写着志愿者的名字。王东伟告诉记者,为了节俭,每位志愿者都重复使用纸杯。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媒体村餐厅。此时正值午餐和晚餐的间歇,餐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每位在全运会期间过生日的媒体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的名单和生日日期。

  “四年前的济南全运会,餐费标准是每人每天160元,按照现在的物价指数,本届的标准应该是205元。但根据节俭的精神,我们把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缩减,每人每天180元。”餐厅负责人付柏华告诉记者,“标准降低了,我们就要在服务上做得更好,让大家满意。”

  “济南那届,每餐是16个热菜,现在我们是32个,主食、沙拉、汤粥的种类也都增加了。每隔五天,所有菜品种类进行一次循环。”付柏华介绍说,“我们每天还会分解菜单,根据每一天所需蔬菜、肉类的多少来采购,避免浪费。”

  记者了解到,付柏华的这支“餐厅团队”来自北京。为了前期准备,他们3月就抵达沈阳,几乎所有成员在这5个多月里都没有回过家。厨师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从距离全运村十六七公里的驻地出发,以保证赶上6点的早餐供应,直到12点夜宵结束,他们才能下班。

  住:准备好洗漱包 不用一次性物品

  本届全运会上,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的陈设基本相同。

  记者昨天一走进媒体村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仅由两张桌子拼成的报到处。虽然陈设简单,但足以让工作人员在这里帮助记者完成报到、咨询等事宜。

  房间有8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11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和140平方米左右的四居等数种户型。每间卧室都布置成标准间,并安装了空调,客厅里有一桌四椅,配有电视。在卫生间里,组委会提前准备好了每人一份洗漱包,并有毛巾和浴巾,避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

  按照组委会的预想,这些房间都是按照民宅设计的,全运会结束后就将出售。现在运动员和记者入住的阶段,厨房暂时封闭。

  “我觉得住得挺好的。”昨天入住运动员村的北京射击名将陈颖对记者说,“房子都是新的,附近就有商业街,里面有超市、理发店,餐厅也是走路就能到,挺方便的。”

  记者注意到,在媒体村餐厅和商业中心夹角的空地上,还有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全运会期间,这里的“居民”可以在这儿活动一下。

  行:电瓶车砍1/3  组织“救火小队”

  昨天是全运村和媒体村的第一个“入住高峰”日,所有运动员、官员和记者都由电瓶车接送。昨晚,记者见到了电瓶车总指挥刘彦昌。他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拿着电话,两个通讯工具从早到晚响了一天,忙得他“脚打后脑勺”。

  刘彦昌告诉记者,他是被全运会组委会专门从沈阳市交通局公交指挥调度中心征调过来的。刚来时,他仔细勘察了路况并核对了入住人数,还邀请清华大学交通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帮助测算后,向领导提交了报告:需要电瓶车120辆。但领导根据节俭办全运的方针,把他的报告打了回来,并下了“死命令”:只有80辆!

  领导这一“砍”就“砍”掉了100多万元的经费,也给刘彦昌出了难题。“说实话,车真的是不够用。”他说,“我们只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车够用。”

  “如果电瓶车够用,我应该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现在的情况我只能在路上做一个救火队员。”刘彦昌说,他和由各公交集团征调来的有经验的车队长组成了“救火小队”,每个运动员宿舍调派一个拿着对讲机的调度员,如果需要车辆,就联系车队长安排应急保障车。

  此外,电瓶车的运营方式也从巡线变为了蹲点。“比如,原来有9辆车,现在砍掉1/3,只剩下6辆了。我们就只留2辆车巡线,剩余的4辆在人多的地方蹲点。”刘彦昌说。

  “高峰期”到来  车发出去就没影

  昨天,有近3000名运动员抵达全运村,最忙的时候一个小时来了六七百人,对刘彦昌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次“险情”。“我就感觉我的车发出去就没影了。”刘彦昌说,很多运动员坐上车后,不只想去宿舍,还想让电瓶车带他们在村里四处转转。“好在最后还是挺过来了,没有等了超过10分钟的人。”刘彦昌说。

  度过了第一次“险情”,刘彦昌的心不是放下了,而是悬得更高了。他预计今日入村的运动员将达到4000人,此后以每天1000人的数量递增,直至达到8000人的峰值!“如果说我们给驾驶员发出的指令得到严格的执行,人流聚集的情况我可以保证100%不会发生。当然我们也要保证今天应急车被‘抓住不放’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他说。

  为了维持村内的交通畅通,每位电瓶车驾驶员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我们给驾驶员培训的时候就说:全运会在沈阳办,一辈子也就这一次了,再也没有跟这么多全国的运动员在一起的时候了。能为这件事做点贡献,哪怕是受点累也值得了。”刘彦昌说。

  用:主新闻中心内 不提供瓶装矿泉水

  记者昨天来到全运会主新闻中心,这里两层楼高的大厅宽敞明亮,但装修却极为简单。

  大厅右侧的新闻发布厅里没有同声传译、投影等高端配置,连记者坐席也没有可供记者放电脑、笔记簿、录音设备的小桌板。

  在大厅左侧的记者工作间内有部分工作区没有配备电脑,自带电脑的记者可以在这片区域办公。组委会在这里为记者们安放了饮水机,但不提供瓶装矿泉水。工作间门口的冰柜里有组委会为记者提供的唯一一项“福利”——冰淇淋,但沈阳这两天连续降雨,气温下降,真正来“享受”这项福利的记者并不多。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转播和工作区域在主新闻中心的楼上两层,这里只用简单的石膏板打出了隔断,并贴上各个媒体的标识。

  超市用旧货架 售货员住在店里

  在全运村里,商业中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运会商业运营负责人张雪涛告诉记者,节俭办全运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能省钱的地方就省钱”,同时还要保证商品质量、服务不打折扣。

  “以我们商业街的店铺为例,我们在招商时原计划是打算把店铺全部装修好,然后商家直接带着商品过来销售、服务就行,但是后来我们从节俭的角度出发,就没有做装修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全运村商业中心里面的店铺,可能会觉得有些‘简陋’,即便是有装修,也是店铺自己运来的材料自己做的。”张雪涛说。

  张雪涛同时强调:“我们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没有因为节俭而打折扣。我们引来的商家,都是经过各个部门审核、层层筛选,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在沈阳或全国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张雪涛向记者透露,在全运村的中型超市里,用来摆放商品的货架都不是新采购的,有一些甚至已经很旧了。“超市也没有为这次全运会专门招收售货员,而是把公司部分机关行政人员抽调过来,临时‘改行’当售货员。”他说。

  这次全运会上,商业服务人员共有约400人。张雪涛透露,为了节约往返接送的交通成本,这些人下班后全部住在各自的店里。“这样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不过我们省去了租用大巴往返接送的费用,我们节俭办全运的理念大家都很接受,所以也都理解。”他说。

  媒体村全运会特许商品经营店店长王俊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她经营的这家专卖店中,中低价位的商品最受欢迎。“比如22元和48元的吉祥物宁宁,目前销售情况就非常好。我们也没有引进体积较大或价格较高的商品,我觉得这也是在贯彻节俭办全运的方针。”她说。(文/记者 杨阳 李一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