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史第一次:2009山东全运会首设运动员村

2013年08月26日12:22  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孙秋峰 山东全运会是在2008年后召开的,因此北京奥运会成为办赛的一个标准模板,不仅山东奥体中心的主体育场和主体育馆的“东荷西柳”有鸟巢和水立方式的交相辉映的壮美效果,就连运动员村的服务与设置,也可与北京奥运比肩。这是中国全运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运动员村。

  那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村和媒体村都是借用的一个还未入住的新小区,离主会场也就是两三公里,在一条街上,交通十分便利。据说,由于这一小区配置高档,环境优美,周边又有齐全的体育场馆,因而房子早已售罄,全运会后,它们就将迎接自己真正的主人。

  别看山东全运会是首次设立运动员村,但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管理却十分专业。记者当时在采访时,运动员们都对那里的食宿和服务大加赞赏。每天不重样的伙食,让运动员们在自取食品时,增添了不少快乐的“烦恼”——西北的拉面,山东的煎饼,东海的黄鱼,内蒙的烤羊,多种口味的饮品、奶制品,新鲜的蔬菜瓜果……如此丰富的伙食遭到无数需要减体重运动员的“羡慕嫉妒恨”。

  事实上,无论是少数民族地区代表队的伙食安排,还是大个子篮、排球运动员的睡床,组委会都早已为他们考虑周全,而志愿者细致周到的服务,更让运动员村增色不少。在公寓式的宽敞房间里,你就有在自己家的舒适感觉,因为房间的布局都是按家的概念摆放的,极为方便享受。就连当时吉林队的场地自行车教练,曾多次带队参加奥运会,世界大赛更是经历无数的法国人莫雷龙,提起运动员村都赞不绝口,“不可思议,简是就像是奥运会。我们住的运动员村是公寓式的,房间很大,很明亮宽敞,里面的卫生间、大厅及厨房等设施都非常好,这是我住过的最好的、设施最齐全的运动员村。”记得他当时对那里环境的评价也极高,“环境好,空气清新,没污染,院子里很安静。绿化比我们热爱花草的法国人还要好,到处都种满了鲜花和绿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