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缘何难出下一个刘翔:人才流动难 好教练少

2013年07月12日10: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专题策划/本报记者邬恺山 本专题撰文/本报记者许蓓

  本期嘉宾/资深体育职业经纪人刘伟、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总裁判长陈伟强

  上海媒体近期抛出惊人言论,称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表示选材难、地方壁垒导致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无法参与合理的人才流动。另一方面,地方体校招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体校受苦、职业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被看好。总而言之,目前中国田径难以再培养出一个刘翔式的超级明星,实在要归咎于体制问题和基层体育教育的缺失——这是一个会得到多数人认可的观点,但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走向偏激化的话题。本期三言两拍,我们从市场化的职业体育角度以及校园体育的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来探讨到底怎么样的制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体育事业变成一个培养人才、对人才具备足够吸引力的“造星工厂”。

  地方队为何不放人?手中“好牌”岂可随便送人

  许蓓:我们都知道,国内选拔体育人才要经过一套层层输送的机制,就拿地方的业余体校选材来说,优秀人才从区一级体校送上市体校,市体校再送上省体校,省体校送进省队,省队送上国家队,如果每一个层级的单位都公平公正、合理选拔,这样的机制并无不妥。上海媒体所说的孙海平认为“选材难”,是指各个省队已经注册的运动员不能流动到上海队跟着他训练,同时,不是哪个地方都能有孙海平这种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跨栏运动员,这就导致“下一个刘翔”的“难产”。

  陈伟强:我认为教练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比较有天赋的运动员,这是可以理解的。国内体育的现实情况就是国家队负责参加奥运会、世锦赛和国际大赛,省市级别的地方队没有这个职责,他们负责的是全运会和全国比赛。如果队里有一位出色的运动员可以在全运会中帮助省队取得好成绩,省队就不可能让他改籍贯去帮别的队伍。

  许蓓:也就是说,地方队不放人,是因为这涉及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之间非常直接的利益关系,既然地方体工队、体育局是存在的,在国内比赛中争取好成绩就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没有义务把自己手上的好牌送给上海或是别的拥有高水平教练的地方队。

  刘伟:像CBA[微博]这样的职业联赛也有同样的问题。首先,年轻球员都是由地方体校培养的,从地方业余体校送到体工队或职业球队,这个过程是比较开放的,大家也都看到有很多球队会到全国各地去选材,但一旦你进入了俱乐部的青年队或地方体工队,要想转会就必须经过俱乐部和体育局同意。现在CBA已有一些国内球员转会成功的案例,这个系统中的所谓“自由球员”,要么就不是体育局培养的,比如韩德君,要么就是已经与体育局没有关系的。

  陈伟强:相比之下,职业联赛的人才流动当然更容易一些。事实上,田径这个项目也并不是那么封闭,像清华大学田径队现在就是比较开放的,我们招回来的运动员有的是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地方体育局注册,有的是来了清华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表现出了能进入省队的实力,我们会找省队接收他、为他注册,当然你本人是从哪个省来的,哪个省就可以优先招收你,但原则上运动员选择自己代表哪个省的过程还是相对开放的。

  真没有人才可储备?不缺天赋人才 缺的是好教练

  刘伟:人才流动环节不畅顺,自然会造成雇主垄断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运动员不能自由转会,自然就不可能通过各个单位争夺人才的需求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所以我们在CBA很难看到像NBA[微博]那样的千万级别的大合同,像田径和其他综合项目的运动员收入就更低了。NBA球员的合同其实在维护球员利益的同时也会保护球队的利益,所以你看到有的球员合同里有球队选项,有所谓的受限制自由球员。NBA的球队也会赔钱,但他们做的是一笔真正开放的生意,球员可以交易,连球队都可以买卖,这在国内是做不到的。另外,现在有很多人说国内没有篮球人才,孩子们不愿意投身职业队,这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看法,我认为国内有非常多天赋高的球员和年轻的天才球员,但为什么一到国际赛场上就“现形”?因为我们没有一套好的训练模式,教练的思想非常局限,没有鼓励球员自己去思考应该怎么打球。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运动员首先必须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但面对国内的训练方式、不公平的制度漏洞、长期机械化的训练和比赛以及不公正的待遇,运动员的激情很容易就被磨灭。

  陈伟强:从大学体育队伍的角度来看,我倒不觉得选材比过去困难。10年前,可能有很好天赋的运动员会选择体校而不是读大学,因为体工队可以很快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但现在人们的想法更理智,你可以在大学里发挥自己的运动特长,也可以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好的学校和优秀的教练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和天才运动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体育队伍里还缺少优秀的教练员,可能有些孩子很有天赋,但来到学校没碰上好的教练,天赋很容易被埋没。

  许蓓:在篮球领域,我们不难发现,每年都会冒出一些天才球员,比如从青年队冒出的袁帅,他一有好的表现马上被选入国奥队,问题是年轻人的状态是会有起伏的,俱乐部和教练应该给这些年轻人一些犯错和成长的机会。

  体工队是唯一出路?在校园可成才 靠市场得发展

  陈伟强: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有很多地方从中学开始的体教结合之路越走越顺,比如在上海和江苏,体校开始跟当地一些重点中学合作,训练由体校的专业教练负责,学习则在学校由重点中学的老师来教,运动员可以代表中学比赛,这样就可以做到训练和学习两不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们是自己发展体育特长班,从全国招生,如果学生特别优秀的话再把他输送到大学校队或者地方专业队,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选材体系。对于原有制度的改革,我们已经在不断探索,而且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取得进展。

  许蓓:现在从国家队自上而下促进体育人才流动和交流的尝试有很多,比如国家田管中心已经设立了许多后备人才基地和训练营,而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大家到外面见识得多了,就知道光在全运会和国内赛场上比赛是远远不足够的。

  刘伟:作为职业体育经纪人,我也在观察综合项目的市场化发展,我非常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田径运动员、综合项目运动员能考虑通过经纪人来发展自己的职业。我们常说的一个观点是,职业运动员也应该主动去学习,通过学习来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你要通过自己的诉求和努力来发展自己,比如你希望转会或者想换个教练,你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运用自己的权利。

  陈伟强:现在大学体育发展给专业队和体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是将来改革的趋势,比如在清华大学,全国男子100米和200米跑纪录保持者张培萌[微博]的教练李庆是我们的田径队教练,他是个学院派的教练,但实战证明学院派也能成功。现在,体工队越来越多地开始和大学合作,让高水平的教练进入大学,我希望未来大学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同时各地方有越来越多大学更重视体育教育,自己积极地去培养更多体育人才,而不是让已经在体工队获得成绩的运动员来挂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