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圆 学习航空的李安格最终选择排球作为终生的事业,在他身上浓缩了老一代排球人创业的艰辛。然而,正是这种不畏困难的品格催生出后来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尽管已达耄耋,但他依然在钻研——
背景:排球比赛中“单脚背飞”技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它也是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核心武器。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实力的提升,中国排球从百废待兴到“三从一大”,直至女排登上世界巅峰。
受访人:李安格(中国首批参加国际比赛的排球运动员,曾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五连冠技术顾问、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对李安格教授早有耳闻,因此联系到他比较容易。走进位于北体大家属院内李安格教授的家,进到他的书房,关于排球的书、照片占据了大半间屋子,这一切记录着85岁高龄的他与排球的点点滴滴。
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方方面面百废待兴,你们那时当运动员是不是很艰苦?
李安格:要说训练肯定没有后来艰苦,我们当时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打排球只是抱着玩玩和强身健体的心态。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支出国比赛的排球队队员大都是从大学生里选拔的,当时还没有国家队。
记者:第一次出国比赛是什么时候?
李安格:1951年,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和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2名队员是从之前举行的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中选出的,在国外打了第六名。
记者:那时的训练条件怎么样?
李安格:当时我们在燕京大学(后为北京大学)体育馆训练,没有住的地方,只能住在学生宿舍顶楼临时搭建的房间里,站直身子头就会碰到屋顶。1952年,我们在各地巡回训练,昆明、四川等地都去过。后来,在体育馆即将盖好前,我们就住在工棚里。之前,我们还在天津住了一段时间,在重庆道100号,当时篮球队、排球队住在一起。我记得那里还有个地方叫做“爱丁堡里”,后来被我们戏称为“爱掉坑里”。过去的排球训练场地都是土地,一扑救,浑身都是泥。
记者:你大学学习的专业是航空学,当时可以分配到其他工作,为什么从事了体育?
李安格:一方面,领导找我谈话,让我转变了对体育的看法。当时打球在国内并不被看好,大家都叫我们“球痞子”。参加联欢节,我们在文艺方面能歌善舞,受到欢迎,但在球场上,我们却打谁输谁,这让我触动很大。我觉得中国人在排球上可以有所作为,但促使我最终选择排球的是一位外国老大爷。
记者:外国老大爷?能详细说说吗?
李安格:1953年底,我们在苏联打比赛,表现得很顽强,最后以3比2赢了对方。赛后,观众上来给我们献花。突然间,走过来一个苏联老者,长长的白胡子。他流着泪水说:“我对不起中国人,我一直不相信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能通过‘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精良的美国人,现在我相信了。通过你们的比赛,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英勇顽强。”(李安格讲这个故事时泪流满面)
记者:后来你担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
李安格:1954年,我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就想把队伍带成世界冠军。我是学航空专业的,讲究创新,因此想把男排的快球战术移植到女排来。快球刚练了两个月,和八一队打比赛,结果因为运用新战术,国家队2比3输给对方,引发争议。因为领队不懂快球,队员也不会快球,就给我扣上了两顶“帽子”——“脱离群众,脱离党的领导”。我从此不可能再当主教练,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记者:之后的“文革”并没有影响你对排球的热情,你反而创造了“单脚背飞”技术。
李安格:我心态比较好,能熬过“文革”是因为我“没心没肺”。1977年,国际排球规则进行了一次重大变革,拦网时触球不算一次击球,这让我意识到快球技术可以推广。
记者:“单脚背飞”技术是怎么推广的?
李安格:“文革”后,我发表了很多关于快球技术的论文。后来,时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康起认为我的想法可行,于是邀请我到辽宁女排实验。半年后,运用了新技术的辽宁女排在全国排球联赛中击败了之前的冠军四川队,引起轰动。之后,各队相继邀请我去给他们讲“单脚背飞”,这个新技术就在各队传播开来。
记者:大家都说你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幕后英雄。
李安格:当时袁伟民让我做技术顾问,攻关组组长,我那时开始教队员“单脚背飞”。1981年世界杯,中国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一新技术,打谁赢谁,最后一场只要赢两局就能获得世界冠军。最终,我们以3比2击败日本队夺冠。不过,我对那场比赛并不满意——我做了统计,其中29个到位球,给周晓兰、陈亚琼打“背飞”都行,但孙晋芳大多是依靠郎平。如果当时能打成功9个“背飞”就能以3比1取胜,不会那么惊险,所以比赛结束后,我批评了孙晋芳,她知道没发挥好,不敢说话。
记者: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原因是什么?
李安格:女排“五连冠”的总结是我写的,主要是两条:一是创新精神,即新技术的运用;二是拼搏精神。
记者:中国女排当年练得很苦,前段时间陈招娣的去世也让人重提女排精神。
李安格:女排能够拿“五连冠”真是不容易。当时袁伟民训练,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完成任务,大家都得陪着。那时,陈招娣的腰就不好,不能躺也不能坐,只能抱着排球柱子,吊着腰还能凑合。即便这样,她还要给没完成训练的队友喊加油。比赛时更是拼命,有一次比赛,陈招娣胳膊伤了,可由于接应位置没人打,她硬是带伤坚持;还有一次张蓉芳脚崴了,但仍然上场比赛,她把球扣死后,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记者: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的成绩不够理想,原因是什么?
李安格:2004年后,我对中国女排的输球做过统计。我们以往的特点是快速反击,强攻不如欧美球队,但现在快攻和强攻都不行,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记者:新一届中国女排刚刚组建,你对郎平和这支队伍有什么期待?
李安格:郎平确实不容易,50多岁了,说她是“老太太”也可以。她能出山是好事,会起到模范作用。前段时间,我和郎平联系过,我手里还有新技术,虽然85岁了,但只要国家需要,我还会帮助郎平,为国家队出力。中国女排想再次崛起,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有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