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没那么简单--浅谈登顶珠峰的准备

2013年05月17日17:18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昀加

  7名中国山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在1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随着中国商业登山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山友达到了曾经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世界之巅”。

  有人不禁想:是不是我穿件厚大衣、背个氧气罐也能冲上珠峰呢?恐怕没那么简单,登顶珠峰,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了吗?

  首先是体力方面的准备。即使对于相对容易、注重团队作战的喜马拉雅式登山,虽然修路组可以提前修整好登顶的道路,虽然运输组可以提前把各种必需的物资运到前方营地,虽然高山协作能够提供各方面的协助和保护,虽然氧气瓶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缺氧带来的各种困扰……但登山的路,终究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完成。漫长的道路、复杂的路况、陡滑的冰壁,缺氧导致体力显著下降……在通往珠峰的路上,没人能抬着你上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体能的差距较难显现。可是在高山缺氧且极度寒冷的环境下,还要进行大量体力活动时,体能的差距就会非常明显。同样一段路,有人用一天时间就能较为轻松地完成,有人却要花两天时间走得气喘如牛。而当耗时过长、明显掉队的情况出现时,高山协作就不得不劝你下山了——毕竟高山气候严酷多变,一旦错过关门时间仍执意登顶,这就是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危险游戏。登顶是为了活着回来,而不是为了“留”在山上。

  曾有山友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平时坚持锻炼,并具备攀登6000米山峰的经验,可到了珠峰却感觉完全不一样,终因体力不济,未能抵达预期目标——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据记者了解,一些山友为了储备登顶珠峰的足够体力,除了注重日常锻炼之外,要至少提前三个月到半年开始进行高强度、有针对性的锻炼。

  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准备。长路漫漫,似无尽头,一天可能要走十个小时甚至更久,一开始还略感新鲜,时间长了头昏眼花、浑身酸疼,开始忍不住咒骂自己为何自讨苦吃时,你有继续坚持的决心吗?当疲惫和高原反应袭来时,当你头痛乏力、食欲全无、手脚仿佛灌了铅、身上好像背着煤气罐、似乎每走一步路都要付出平时十倍的艰辛,而前面的路愈发艰难时,你有信心继续前行吗?当你经过一整天的劳累急需休息时,骤然刮起的大风疯狂拍打着帐篷,似乎随时要将帐篷撕成碎片,嘴里呼出的气在帐篷内遇冷液化,一滴一滴落在身上甚至脸上,再加上高原反应的作祟,各种因素搅得你夜不能寐时,你有勇气明天整装再出发吗?

  竞技体育从来不是单纯的体力比拼,心理状态往往能左右比赛的局势发展。而在登山运动中,你的真正对手或许不是严酷的大自然,而是自己的懦弱和犹豫,你做好感受极限、战胜自己的准备了吗?此外,登山是探险运动,存在一定风险,当滑坠等意外情况出现时,必须短时间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化险为夷,这时你拥有一颗沉着稳定、临危不乱的“大心脏”吗?

  第三,物质方面的准备。按照《国内登山管理办法》的规定,需要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的团队,才能在西藏攀登5000米以上的山峰。以西藏圣山探险公司今年的报价为例,登顶珠峰每人需缴纳费用30万元。圣山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30万元不仅包含了攀登珠峰的注册费用,还包含报名人员在西藏一个多月期间的食宿开销,修路、运输、协作等费用也统统包括其中。这名负责人表示,和国际上一些知名探险公司相比,圣山公司的费用并不算高,服务更全面细致。

  当然,你不可能一身休闲装扮就挑战珠峰,上述30万元的费用中并不包括任何装备。为了抵抗山上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严寒以及12级以上的大风,登顶需要“武装到牙齿”的专业装备,连体羽绒服、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高山靴、冰镐、冰爪、睡袋以及各种帽子、手套、墨镜、面罩等,一样都不能少。在高海拔极限环境,一点点的不合适就有可能被无限放大,造成无法忍受的痛苦,进而导致登顶计划功亏一篑。有山友计算,从零开始完整购置一套登顶装备,大约需人民币20万元。

  最后,资质方面的准备。登山作为一项探险运动,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不能和成功登顶简单画等号。尽管目前高山保障措施已日趋完善,但中国登山运动管理部门依然对攀登珠峰设定了门槛,一方面保护山友的人身安全,一方面避免位于我国的珠峰北侧出现人多拥堵的局面。据中国登协副主席王勇峰[微博]介绍,若要申请攀登珠峰,必须要有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经历;而要申请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则要有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的经历。

  纵然科技在发展、装备在进步,纵然曾经的天堑“第二台阶”已架设了金属梯,但登顶珠峰,依然没那么简单。(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