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云20岁的人80岁的心脏 家里第三次病危通知

2013年02月16日09:59  中国体育报

  张秀云20岁的人80岁的心脏家里第三次病危通知张秀云20岁的人80岁的心脏家里第三次病危通知

  俱乐部不收大米……

  在国内,参加水上项目训练的孩子,家境大多不算优越,张秀云也不例外。24年前,她本想到武汉体院竞技体校试训皮划艇,结果落选。那时,张秀云小学毕业,打算继续上学,但错过了报名时间。如果去县里读初中,就要交几百元学费,这在当年是个不小数目,家里无力供她继续读书,倘若就此下去,张秀云或许就会成为一名农妇……

  然而,一个偶然机会,张秀云遇到了令她命运发生转折的人——王春生。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王春生那时刚好打算培养一批体育苗子,参加县、市级比赛。由于张秀云从小学过武术,又参加过皮划艇试训,虽然身体瘦削,但协调性和耐力比较好。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张秀云到县里上了中学,并开始进行中长跑训练。三个月后,张秀云在武汉市中学生田径赛中获得女子800米比赛银牌,她的表现引起当时武汉市划船俱乐部校长张世和和教练赵卫星的注意。此后不久,张世和与赵卫星在张秀云的带领下找到她的父母,希望张秀云能到俱乐部试训,并说只要在三个月试训期内表现良好,就能成为正式队员。

  因为在之前的皮划艇试训中落选,张秀云的父亲听后,心里又生忐忑,立刻推辞说没钱交生活费,如果可以自带大米,就送孩子去试训。张校长听到这些笑了,当即表示,俱乐部不收大米,也不要钱,免费为张秀云提供食宿。如果孩子是这块料,三个月后,就是正式运动员,而且每月还有100元左右的补助。

  就这样,张秀云踏上了赛艇之路。经过数年刻苦训练,她一跃成为全运会冠军和世锦赛冠军,这一切如同梦幻。

  1993年是张秀云人生的重要节点,她不仅夺得七运会女子单人赛艇冠军,而且在当年的世锦赛上获得女子四人双桨赛艇冠军,使德国姑娘连续10年世锦赛夺冠的历史不再延续,她也成为最年轻的赛艇世界冠军。那年她17岁,风华正茂。

  不手术可能瘫痪……

  对运动员来说,流汗、流泪、受伤不算什么,但像张秀云那样每隔几年就被医生下一次病危通知书,时常面对死亡威胁的恐怕不多。

  1996年,张秀云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与队友曹棉英合作摘得一枚银牌。可是在赛前训练中,她的心脏却出了问题——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诸多心脏病专业术语,因为之前她曾出现过短暂心肌梗死,很吓人……

  当时才20岁,张秀云哪里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她那时脑子里想的全是“下届奥运会,我要把金牌拿回来,可不能再拿银牌了”。

  2000年,张秀云没能参加悉尼奥运会,心里憋着一股气,她将这股气全都转嫁到了训练上。

  2001年九运会前,张秀云投入大运动量训练。为提高体能状况,她进行了大量的杠铃负重下蹲和卧拉训练,甚至有一次,她的高强度训练把一些外国运动员都吓坏了。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张秀云的腰受到损伤,每次训练都要带护腰,有时一个不行,就带两个,普通护腰不行就带加钢板支撑的护腰。“轻伤不下火线——我每天都用这个口号鞭策自己。训练结束,我几乎瘫痪。晚餐后,队医还要给我做腰部按摩、针灸、拔火罐。”张秀云说。

  正当张秀云全力备战九运会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赛前一周,张秀云在训练中突然倒在了码头上,被紧急送往医院。“后来医生告诉我,那时因为心动过速已无法测到心率,注射镇静剂后,我才慢慢苏醒过来。医生说,幸亏是晕倒在码头上,如果在水上,恐怕就晚了。我出院时,医嘱上写着:‘室上速,请复查,建议射频消融。需休息,禁止运动,绝对禁止剧烈运动’。全运会四年一次,当时离开赛只有一周,省里等着我这块金牌呢,我咬了咬牙,最后拿到了金牌。”

  九运会后,张秀云到北京阜外医院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她感觉腰痛,而且走路腿麻。而后,又去北医三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腰部需要手术,否则可能会瘫痪,而且无法生育。

  听到这些,张秀云哭了,她问医生,手术后是否还能从事赛艇运动?医生说,手术后肯定不能再做运动。张秀云左思右想后,决定暂缓手术,“快瘫痪时再手术吧!我不能这样结束运动生涯啊!”直到现在,张秀云的这个手术也没有进行。

  老外说的面子话……

  “我的赛艇生涯可以分两个10年——前10年,除了那两次心脏出问题,我还是很幸运的。拿了世界冠军、奥运银牌、全运金牌。”张秀云说,“我的前10年可以用‘刻苦、拼搏、坚持’形容。可是,伴随着成绩与荣誉而来的是伤病缠身,是运动寿命的未老先衰。”

  张秀云开始迷茫,是继续坚持赛艇训练,还是转型做教练,“如果像以前的运动员那样埋头苦练,我的学生不见得会超过我。于是我萌发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看看老外怎么练。”2002年,张秀云只身一人赴欧洲参加国际赛联教练员学院的进修。在国际赛联为她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国际赛艇界传奇人物道尔让每人送张秀云一句话。“外国人挺会说面子话的,他们大部分都说‘希望你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或‘希望你尽快康复’。”张秀云回忆道,“只有道尔对我说,‘享受赛艇,享受生活!’”

  听到这些,张秀云有些困惑,国内的训练向来只强调“不怕苦、不怕累”,关于“快乐训练”,她未曾听过。将信将疑中,她开始接受道尔的指导。那是连学带玩外加恢复的训练方式,张秀云对自己几乎没抱任何希望,没想到在当年8月的世锦赛上,竟然拿了单人艇第四名,还创造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这是国家队那年唯一进入决赛的最好成绩。此刻,道尔的话让她茅塞顿开,赛艇训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过去的训练理念、方式、方法并不全面。由于吸取了“快乐训练”理念,张秀云开始憧憬雅典奥运会,她期待能圆奥运金牌梦。可是,死神又向她悄悄逼近。

  第三次病危通知……

  2003年底,张秀云结束“单飞”回到国家赛艇队,开始备战雅典奥运会。当时,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专门为张秀云组建了女子双桨组,这也是团队的雏形。不过,传统的训练理念没有转变,尽管教练员给张秀云开了减量、减强度的“小灶”,但在“比学赶帮超”的大运动量训练氛围里,“快乐训练”成了过眼云烟,她又回到了拼命苦练的状态。

  经过三个月适应训练,张秀云开始上强度。除水上训练,还要进行大量的陆上变速跑训练。此时,两年前曾闹过“罢工”的心脏又有了反应,她不时感到头昏、心慌。在上海训练时,张秀云往常只有50多次的心率在一次测量时接近了100次。这是不正常的信号,她已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当即去往当地的瑞金医院检查。像前两次一样,她第三次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告知,她有心肌梗死的迹象,需要马上监护抢救,否则有猝死的危险。与此同时,又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

  “医院要我在武汉的父母和兄妹马上去做血液检查,看我是否有家族病史,我当时就懵了。我爱人得知情况后说,瑞金医院虽好,但他们对我的情况不了解,也不是运动医学专家,应该回北京就诊,北京的医生更了解情况。教练写了保证书后把我送回北京,会诊的结果并不是心肌梗死,是心脏长期供血不足,形成小块的心肌纤维化。”

  当时,有个记者采访张秀云,听说了关于她心脏出问题的事,写了一篇稿子。那个标题张秀云不太喜欢——《20岁的人,80岁的心脏》——但她只能苦笑,人家说的是实话,她的心脏本来就如80岁的老人,脆弱不堪。几次彻夜难眠的“纠结”后,她放弃了雅典奥运会,也打算放弃赛艇,回归家庭。

  她能做到吗?

  说什么也不划了……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张秀云不再为放弃比赛而遗憾,因为她正在孕育小生命。

  2005年,女儿呱呱坠地,初为人母的喜悦取代了一切。不过,也许是张秀云与赛艇的缘分未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再次回到赛场。

  十运会观看赛艇比赛时,张秀云发现参赛运动员的水平不是很高,于是动了复出的念头,而且三年后就是北京奥运会,那是对运动员莫大的诱惑。踌躇之际,她遇到了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超,冯超希望张秀云帮助安徽把水上运动带动起来。两者不谋而合,就这样,张秀云回来了。

  那时,张秀云的女儿还不满周岁,她只能和母亲一起,把女儿带在身边。

  女儿是张秀云复出的动力,为了女儿,她在训练中格外注意,不让自己受伤。安徽队帮她联系科隆体育大学的体能专家汉斯·荣,帮她进行身体功能训练;又聘请世界著名的运动生理学专家乌里·哈特曼教授帮助她制订训练计划,测试诊断评估训练效果。此外,当年刚从德国归来的陈小平教授也出任了张秀云的科学顾问。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张秀云的训练逐渐步入正轨。“后来也出过很多意外,包括我在2006年摔伤,但总体来说,我那个周期练得还是挺愉快的,效果也很好。有个团队帮忙真是不一样。”张秀云感慨道。

  满怀信心的张秀云如愿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可奔着金牌而去的她却连奖牌的边都没摸到,只得了第四名。赛后,张秀云强撑着接受了采访,回到船库,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掉,“三岁的女儿雅典娜坐在我身旁陪着我。我那时再也不想搞赛艇了,我克服了那么多困难,水平也达到了,就是没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如今再回首,张秀云觉得北京奥运会前的训练并不完美,存在训练不足等问题。身体素质、能力都不够,用两年多备战奥运会,让刚生完孩子的母亲站到最高领奖台上,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在那时,北京奥运会的失利对张秀云则是致命打击。

  2009年十一运会后,张秀云再次退役,她暗下决心,到陪孩子的时候了,说什么也不划了……用户名密码匿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