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伟报道 广州恒大[微博]连夺两季中超[微博]冠军,广州富力[微博]强势进入广州足球,广州足球自己培养的队员却 “歇了”,富力只有卢琳和吴伟安[微博]这样的“老”广州球员出场,而恒大方面,曾经被看做是极具足球天赋的广州本土球员叶伟超[微博]、李智朗[微博]、高志林[微博]、石鸿俊[微博]等人,在昙花一现后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广州足球青训体系因为无法在职业队真正找到依托平台,其发展遭遇了瓶颈。
作为国内两个足球特区之一的广州,足球青训体系相当完善,在地方足协完成了青训三级体系后将年轻球员输送到职业队之后,任务应该已经完成,但当看到在自己训练体系内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们长时间打不上正式联赛的时候,这些输送者们陷入了沉思。
广州足球特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谢志光和副主任刘均洪从事广州足球工作接近三四十年的时间,在广州年轻球员出现发展瓶颈时,作为管理者他们开始思考求变,谢志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计划以委托培养的方式,让这些年轻球员得到比赛的机会。”而刘均洪对记者表示:“我们所做的这些是为广州本土球员长远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广州足球文化的传承考虑。”
恒大富力的定位
决定了本土球员没空间
《足球》:刘主任,你好。前段时间在和一些足球界的朋友交流时,大家聊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广州恒大2012赛季拿到双冠,广州富力中超首赛季成绩也不错,看起来广州足球风光无限,但人们却不难发现,能在中超出场的广东籍球员却越来越少,你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刘均洪:我也知道这种现状的存在,我想是因为两支俱乐部的成绩目标决定了我们广州本土年轻球员无法登上这个竞赛平台。现在为球迷所知的广州籍球员中,最被看好的唐德超[微博]1984年出生,他现在已经28岁,明年就29岁,可以想想看,快三十岁的广州球员才可以在恒大打替补,可见广州本土球员想在恒大队打上比赛确实是太难了。
但回过头来我们也要理解许家印先生和张力[微博]先生的心态,因为这两位老板拿了这么多钱投资足球,说不要成绩、不要冠军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是一样,包括广州足协的城运会队伍也是一样,我们也会跟教练说,到2015年的指标都很明确,没有退路可谈。
我们也注意到,里皮也已经向许家印承诺,2013年要拿亚冠冠军。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肯定要从全国各地买国脚回来,买最好的外援回来,在这种特定目标的环境下,广州本土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确实很难用到。
恒大和富力强势进入广州足球,是否曾经让你们这些做足球人才培养的人燃起过希望?毕竟广州足球经历了近十年的萧条期,终于有了顶级球队,南派足球也终于找到可以依托的平台了。
可以这样说,恒大足球甚至带动了广州体育文化的发展,富力也将广州足球推向更高的高度,在他们强势进入的主导下,现在广州足球的氛围非常不错。
我认为,足球事业要发展,要先把体教结合的这个出口真正打开,另外一定要给青少年球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竞赛平台,搞竞技体育的人都明白,好的运动员是靠比赛打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没有这个平台,对他们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比如这些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在预备队打比赛,作用并不是很大。根据广州两家俱乐部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本土年轻球员的表现空间非常小,两家俱乐部的成绩定位决定了这一点。
说到这个差距,不能不说其中几名曾经很有天赋的球员:叶伟超、郭子超、陈建龙,像叶伟超曾经入选过国家队、郭子超也入选过国青队,2009年的全运会上作为以张琳芃[微博]领衔的上海队的对手,叶伟超、郭子超、陈建龙等人一点都不逊色张琳芃和武磊[微博],但三年之后他们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
叶伟超是有足球天赋的,当然现在没有像张琳芃一样有好的发展,也有他所踢的位置上的原因,叶伟超踢前锋,这个位置上中超球队用的大部分都是外援。
当初叶伟超到恒大队的情况我非常了解。叶伟超曾经在广东日之泉[微博]打过中甲,那个时候他表现得很好,而且后来还进过国家队。因为他是广州足协培养的球员,因此在他在广东队完成了全运会任务之后,恒大俱乐部希望叶伟超返回恒大,俱乐部董事长刘永灼亲自出面一定要让他回来。当时,广东日之泉为了留下叶伟超,也承诺了他一定的待遇,是跟日之泉队入选国奥队的尹鸿博[微博]一样的;另外还有更倾向于叶伟超的条件,其他球员要跟日之泉签两年的,但他可以签一年,而且叶伟超在日之泉肯定有球打,可以打上主力。因为我是看着叶伟超长大的,当时回恒大队之前叶伟超和他的家人找到我,问回来好不好?他家里人有这个忧虑,怕他在恒大打不上,但我很难给他意见。当时的情况是恒大给叶伟超的待遇比给其他回归球员的高不少。但再高的待遇和再好的条件都没有用,因为回到恒大队上不了场了。包括曾经在中超有过闪光的高志林、李智朗、彭绍雄[微博],闪一下现在都打不上了。
代培和打乙级求生机
希望与俱乐部有共识
《足球》:这些球员都是从广州足协的青训体系中培养出来的,遭遇这样的发展瓶颈,让你们也很无奈吧?
刘均洪:我们足协在完成对这些年轻的球员培养后把他们送到职业俱乐部,按理说他们未来发展的好坏跟我们的关系不大,但话又说回来,作为地方足协,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要关注,而且也有责任去关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发展状况很难很难。
广州足球甚至卫冕了顶级联赛冠军,广州本土球员却没球踢了,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你们是不是花了很多心思?
我觉得俱乐部想要拿全国冠军或者亚冠冠军无可厚非。但同时希望他们能开辟另外一个渠道完善青少年的培训,选好一批球员,给他们一个竞赛平台。现在根据恒大的情况,能不能另外搞一个俱乐部打乙级联赛,利用中国足协的这个竞赛平台进行锻炼,我想打乙级联赛肯定比打预备队联赛好一点;另外也可以考虑整队租给人家用以锻炼,跟对方签一个两年的合约,让我们的年轻队员得到锻炼。两年内取得的成绩归对方的,两年之后或者一年之后,如果有好的队员打出来可以把球员收回来。不然的话,再有一个叶伟超、再有十个高志林,在恒大一直也没有锻炼的机会,因为他的年龄决定了不可能打到顶级联赛,除非他们是梅西这样的天才,但他们不是。
我希望恒大俱乐部跟我们有这个共识,我们也会设身处地考虑恒大俱乐部的追求和理念,想要有更高成绩,确实要靠国脚团队和优秀的外援团队,但我们本土培养出来的队员也是有天赋的,如果现在规划好了,五年之后恒大就不用大投资去买人,我个人觉得以上两个锻炼方式是很重要的。
记得去年恒大也曾组织年轻球员参加中乙联赛。
是的,但去年恒大组织的这支队伍参加乙级联赛有两方面做的不到位。第一是这支队伍打乙级联赛没有设立目标,名次无所谓。但我想不管做什么工作,包括做人在内,没目标是不行的,因为没有目标很容易让这支球队的队员对输赢感觉无所谓,很显然这样对运动员和教练一点压力都没有;第二是没有一个奖励的机制,我想,即使赢了奖励一万元也好,运动员平球没奖励、赢了也没奖励,缺少一定的激励机制。
我建议,对于这样一支参加乙级联赛的球队,必须要对所有比赛进行全面评估,看看能排第几位,让教练先评估一个目标,俱乐部再衡量,做一个评估机制,确定大致的目标方向,然后确定激励机制,这样队员和教练就会有一个奔头。
其实广州富力在进入广州足球后,一直在思考如何振兴南派足球,这会是一个契机吗?
我知道张力搞足球有一个广州情结,包括请岳永荣到俱乐部,邀卢琳、吴伟安加盟。我们希望张老板在振兴南派足球上能更有想法,如果操作广州富力队这几年不一定要打亚冠,而是慢慢的将这支球队改造成真正的广州队,买好一点的外援配上广州本土球员,我想不管是在越秀山或者大学城,氛围肯定要比现在好。我认为如果富力想真正的融入广州足球,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他们计划三年时间打造成南粤雄狮,现在快到两年了,我想如果他们按照以上的想法去做的话,肯定会在广州球迷当中形成巨大影响力,有无法想象的号召力。
广州球员走不出去
综合能力有所欠缺
《足球》:彭伟国[微博]那个时代,我们广州足球青训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孩子?
刘均洪:我刚到广州足协工作的时候,彭伟国才16岁。那个时候的模式跟现在差不多,足球青训分为三级:首先是校园足球,那个时候叫学校足球,规模也很大;第二是业余体校,是通过广泛的校园足球的开展上升到业余体校,当时广州市有9间业余体校;第三是我们的省运队和城运队,或者说是职业队的梯队。
如果从规模上说,这两年广州的青训规模和当年也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在彭伟国、胡志军[微博]那个时代有大批球员涌现出来呢,这个跟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足球队的那次降级有关。当时的情况是必须要把一批年轻球员提上一队,这是一个特定的环境造就了那批队员,包括当时的教练周穗安。当年的林效才主任、罗荣满教练,他们有这个胆识和决策,让彭伟国、胡志军、温志军等这批有潜质的球员踢出来。彭伟国当年才20岁就打上了一队,如果他们没上来也就没人踢了。
但现在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两个中超的俱乐部的定位太高了,相应的他们对运动员的需求水平相对比较高。现在的情况是,我们青训体系出来的队员在一线队伍长期得不到锻炼,他们的技术、心态就会慢慢的走下坡路。众所周知,竞技体育不进则退,这些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所以你也希望跟两家俱乐部交流一下这个困惑吧?
我想说,一个地区的青少年足球想要发展好的话,一定要跟职业足球俱乐部衔接好,否则,可能一个阶段好一点,下一个阶段就不一定了。现在恒大队已经连续获得两年的中超冠军,但怎样保证广州地区的青少年足球水平,作为俱乐部和地方足球协会来讲在这方面是一个整体,怎样分工合作,整体协调非常重要,在我这个层面上当然是希望共赢。
其实,对于广州足球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方面,比如跟北方的传统足球地区相比,像大连、沈阳这些地区也走出去很多球员,他们在外地取得了同样不错的成绩,但广州球员走出去之后大部分都是水土不服,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对于这个话题我个人有两方面的看法,首先是广州人吃不了苦,这一点不能否认,如果说好听一点就是思乡情结比较重,广州人有这个特点;第二方面还是能力和技术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特点,没有一个很牢固的技术,在综合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为什么这样讲呢?其实很简单,比如郑智、徐亮[微博]这样的球员为什么在外地可以踢的很好,这些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广州的球员还不完全具备走南闯北的能力。
从过去的经历来说,广州球员到外地踢球,去的地方最多的就是彭伟国了,彭伟国的能力大家都能看得到,其他的基本都是昙花一现。
但从另一方面讲,不可否认的是,2000年到2007年广州足球确实很低迷,这段时间里广州足球一直在二级联赛中踢,而那时其他地区的足球很火爆,当其他的职业球员收入很高的时候,我们这些球员的收入不高,也就是说,人家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们是最低迷的,这些也是必须要认识到的。
在球员方面中甲时代也耽误了一批球员吧?
因为广州足球很长时间在中甲,那些年没有出现具备很高标准的球员,尽管叶伟超是最佳射手,也是中甲的射手。容志行、古广明、赵达裕这些人才是广州足球真正的榜样,现在的广州年轻球员必须要向他们学习。
广州青训足球
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足球》:现在的广州足球青训体系是怎么样的现状?大约有多少小孩完成足球注册?
刘均洪:第一层次的校园足球广州现在布点了两百多所学校,有超过一万个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比赛注册,这个层次规模很大;第二层次的业余体校有600名小球员,分为5个年龄段的培训,体校和足球培训俱乐部已经发展到13个,比如有:洪德体校、燕子岗、越秀山、宝岗、天河等等。其中还包括黄埔古广明足球俱乐部、赵达裕足球学校,新安明珠足球俱乐部、南沙的体校;然后是省运队,两个年龄层次的男足、一个年龄段的女足。
广州青训足球这些年发展的现状如何?有什么问题?在你看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呢?
我个人觉得,现在在青训体系上我们有一定的规模,但在质量方面还不够。确实,我们参与的人数和规模有了,但我们必须要提高的是质量,这个质量包括教练员的质量、学校校园足球指导员的质量,这两个方面的质量必须要提高,否则说要培养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就是一句空话。而且职业俱乐部也会有想法,他们会说,如果你们培养出的是梅西这样的天才,我们怎么可能不用呢?所以,这一点我们不用回避,而且提升教练员和校园足球指导员的质量,也是我们以后要重点要抓的。
具体想要怎么提高质量?
我们会经常举办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班、基层的教练培训班。包括麦超[微博]、彭锦波、温志军、吕建军[微博]、蔡庆辉等,都在我们的青少年培训工作中做教练。
广州足球人才培养工作,这些年一直都没变化吗?
我觉得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中质量都一般,没有真正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拔尖人才,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检讨一下自己。当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体教结合的问题,非常复杂。
但从2010年开始,情况有所改变,这主要体现在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开展,普及面增加了很多学校,我们的U系列的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U15的这个球队拿了4个冠军,其中有两个全国青少年比赛冠军,这是个标志性的成绩。在城运会上创造历史拿了两个银牌,包括代表广东参加全运会夺得亚军的广东队中有我们广州的8个队员,创造了广东队20多年来全运会足球项目的最好成绩。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呈现了一个竞技成绩的提升,为国家各级青少年队伍输送了多名队员,包括U15队伍先后提供了6个队员,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包括陈伟铭[微博]、李智衡[微博]等人均入选了国少队,还有中国足协选派优秀小球员到西班牙留学,我们广州被选上了5个。这些都是在2009年全国校足办开展校园足球之后,用了三年有了这样的成果。
在广州有没有像大连东北路小学一样的学校呢?
我们老的足球重点校后乐园小学、江南二小、广州五中、真光中学、培正,在这些学校都走出过国脚。而现在更为可喜的是我们新发展的一些市区内学校,通过这两年的广州市区两级的校园足球联赛脱颖而出,其中包括黄埔区新港小学、石化小学、86中,我们已经将黄埔区文冲小学的陈伟铭输送到国少、石化小学的孔荫权被万达选到西班牙比利亚雷亚尔留学,以前这些学校在开展足球方面基本是空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