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高尔夫大师》2016年7月号,原标题为《门槛与革命》
全球的高尔夫行业这几年算是进入瓶颈期了。美国是高尔夫产业的风向标,并且在数据上也占据了半壁江山。2010年之后,美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开始负增长,每年关张的球场破百,而新开业的球场数量不及关门球场的一半。另外高尔夫球手也趋于老龄化,美国高尔夫人口平均年龄一直增长,并在五年前超过50岁。许多小厂牌的高尔夫用具公司纷纷倒闭或被并购,而一直是最大球类供应商以及职业球员使用率最高的Titleist被亚洲公司收购。前不久,新闻传出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计划出售旗下另一个高尔夫装备巨头:1号木全球销售量最大的泰勒梅品牌。
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扮演高尔夫产业救世主的中国牛了十年,这十年里,中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增加了5倍,高尔夫人口和产业产值都以接近20%的速度迅猛增长。但从去年开始,这项运动在它的新兴之国被踩了一脚刹车,球场数量一年之内减了10%,打球人口也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受伤最重的还是高尔夫装备产业,高昂的奢侈税和锐减的高尔夫人口让球具经销商月月赤字,叫苦不迭。即便今夏李昊桐、吴阿顺,甚至包括老将张连伟在内都非常争气地在高水平职业巡回赛上连连告捷,看上去然并卵。
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硬着陆迫降有自己的特殊原因,就不冒着被停刊的风险详述了。世界高尔夫产业陷入低潮是难免的,因为高尔夫有一个硬伤:门槛太高。
前不久,一位熟识的修车厂店长告诉我,他看到许多客户的后备箱里都有高尔夫球包,于是萌生了解并学习高尔夫的念头,搜遍了互联网,却没有找到一个为他这种门外汉准备的入口。他于是向我求助,还希望能购买一套二手球杆。我送了他一套不太适合我的二手杆,并告诉他,找一间离家近的练习场、挑一个有经验的老教练,学完十堂课,在练习场至少泡够三个月后再下场,同时多看《高尔夫大师》杂志,多上新浪的高尔夫频道。我还对他说,如果有天能看高尔夫比赛转播不打瞌睡,你就算是个真正的球手了,有了自己的理解并会做出判断和选择。
美国人打高尔夫基本就三个渠道:长辈、学校、社区。中国人打球也有三个渠道:好友、客户、领导。中国人打高尔夫门槛更高,因为中国高尔夫的基础成本最高,打球费用、服装和球具费用也是世界之最。高昂的土地使用税和营业税吃掉了七成球场的全部利润,还有两成的球场亏损严重,能盈利的那一成球场也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朝不保夕。
当年在苏格兰的海边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高尔夫本是纯粹的娱乐和运动,之后在六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阶级化了。很多的限制其实是穿上“礼仪”伪装的歧视:比如对牛仔裤和圆领衫的限制,就是对打球者身份的限定。再后来,高尔夫球场有了围墙保安,有了会员证,有了各种礼仪、规则、术语、标准。球场都得是标准的72杆,占地1000多亩,球场难度被设计得越来越大.职业球员也越打越好,因为技术越来越专精,装备越来越先进,但入门初学者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门槛和挫败感。
有许多打球的朋友说,我没办法跟不打球的人一起交流,因为缺少了太多共同语言。而一些不打球的朋友说,你们打高尔夫的人都是神经病,一见面就聊的全是高尔夫那点东西,神神秘秘,故作清高。说得太有道理了,确实是这么回事。
高尔夫的孤芳自赏和墨守成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想生存下去,还想发展壮大,就得革命,就得扬长避短,否则年轻人就会离你越来越远,真的变成老头子运动了。《高尔夫大师》主办的“超级争霸赛”就是一次革命的尝试,让职业、业余、男女老少一起争夺奖金。其实,500英镑的奖金奖品限制在有一杆进洞奖的那一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不允许业余球员拿奖金,这个规则本来是当时出于保护苦哈哈的职业球员们。一代宗师沃尔特·哈根一生赢了9个大满贯,1929年他赢一场英国公开赛的奖金只有75英镑。而同时代的传奇业余大师鲍比·琼斯为什么不转职业?因为赚得太少了,他曾经一年赢4个大满贯,如果他是职业球员,奖金还没有他一周的律师费高,何必自讨苦吃呢?!而他为时代华纳拍摄的教学纪录片,一次性的收入相当于许多优秀职业球员一生的奖金总额。然而现在,只要叫得上名字的的高尔夫巡回赛球员,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业余球员再强,也不太可能抢他们的奖金。真有这种能力的球员,比如年轻时的老虎和乔丹,立刻就转职业了,不但奖金多,还有商业赞助。
至于吸引年轻人的办法,多了去了,总之一定要紧跟时代。我设想,如果福勒或小麦参赛的时候自带视频直播,每一杆都对着镜头说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喜怒哀乐真人秀,如果能与VR同步,让观众身临其境,一定收视爆棚。到那时,其他商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赛车……谁也比不过高尔夫。
尊重传统可以,也要与时俱进。
(高尔夫大师执行出版人:张剑虹)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