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前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越的高尔夫格言 挑战人生盲洞

2014年08月09日20:13  新浪体育 收藏本文
王越王越

  新浪体育讯 在他的网球运动生涯中,“赢”一直是他的快乐源泉,他在打赢的这条路上步履不停。他喜欢一切有挑战性的事物,包括高尔夫。20 年的高负荷奋战让他患上了血癌,他不得不离开挚爱的网球场。曾经以为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余生,没料到高尔夫成为今后唯一适合他的运动,并且成为他挑战人生盲洞最好的助手

  王越:中国网球协会教练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国家网球队教练。国际网联(ITF)高级教练员导师。美国职业网球协会(USPTA)一级教练。CCTV、BTV网球顾问。

  高尔夫基本资料

  球龄:12年

  最好成绩:71杆

  差点:6

  球场强项:远距离

  最喜欢的球星:泰格-伍兹

  高尔夫格言:“高尔夫是永远在跟自己打,今天好了明天可以更好。”

王越王越

  《高尔夫度假》文:郭卉、田嵬 图:李朵

  站在海南黑石球场的发球台上,王越神闲气定地开出了300码,谁也没想到这是位血癌患者,熟悉他的朋友依然将他视作球友,叫他一起打球,一起吃饭聊天。其实在2010年,王越在黑石球场打过370码,并获得过“最远距离奖”。尽管现在体力渐渐恢复,但仍旧不如从前。不过王越说:“即使面对病痛,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倘若没有这场病,我的较真、拼命、凡事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的性格,或许会让自己患上更致命的疾病。”

  现在,他用一颗平静的心打球,享受高尔夫,健康似乎一点点重回他的身体——王越稳住了病情,血癌并发症不再复发了。虽然他不能再像曾经国家网球队员那样奔跑,但在高尔夫运动中,他依旧能够找到自己最佳的状态,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疯狂奔跑的少年

  在未得血癌的头20年,王越视时间如金钱,如饥似渴地学习、玩命地练网球。他希望发明一种东西,这东西吃了或者装在体内可以不睡觉,每天的24小时变成36小时,这36个小时他都用来学习和练球。通过不懈的努力,王越创下了中国网球的N个第一:第一个赴美求学的网球人,第一个夺得NCAA(美国大学生联赛)网球冠军的中国人,第一个依靠个人力量培养职业球员的个体户,第一个开办中国网球学校。

  当年王越在国家网球一队时,遇见一位美籍华人夏元春女士,她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王越的命运,他作为最年轻的国手被夏女士选中,资助他到美国深造。在美国,王越玩命地练习奔跑,在后来的教学及回国办网球学校,他无数次地强调自己一贯的理论:打网球是用脚打而不是靠手打。而这个理论恰恰诠释了他年轻时的生活状态——永远步履不停。

  他就读的美国杨柏翰大学分校在美丽的夏威夷,一切都那么美好,可他却不喜欢太悠闲、太慢节奏的生活。王越常常在学校图书馆待到凌晨一点才回到宿舍,早晨六点就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和练球。上午上课,下午训练,训练结束再到海里游泳锻炼体能。王越绝不服输的性格让他成为夏威夷有史以来第一位全美大学生网球冠军,整个夏威夷都轰动了。接着他还要继续赢,直到拿到53个夏威夷州网球冠军奖杯。

  那时王越在夏威夷很出名,毕业后永远有慕名而来的大把人等他来教学。由于不忍心拒绝人,他从早上7点一直教到夜里11点。“那时候我就天天盼着下雨,这样就可以休息了。”话虽然这样说,但他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这样的个性让他在毕业后选择了归国,“总体来讲夏威夷的生活太安逸了,同学都说国内有很好的商业氛围,我喜欢挑战和冒险。”1995年,已取得了两个学位、每年能挣10万美金的王越毅然决然回到国内创业。

  正常的心即智慧

  2010年在广州九龙湖高尔夫球会,老球友王海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看着他说:“你怎么突然瘦了那么多?”王越也纳闷,自己没有减肥,怎么一下子就瘦了三十多斤呢?王越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健康。他最近发现自己偶尔会腿软、晕眩,经常性失眠。面对这些症状他有些发憷,于是去做了系列的检查,结果被查出血癌。王越一听五雷轰顶。他首先想到女儿才8岁,过去工作忙陪她的时间太少了。这才让他回想起以往步履不停的拼搏,忽然心中起了疑问:生命究竟是强大还是脆弱?

  王越在北京医院躺了两个多月,过去想让自己停一直都停不下来,这次“血癌”却让自己真正停下来了。“过去永远在忙,现在病了,却有大量的时间跟女儿在一起,没想到自己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对亲情的疏离。”

  病中,一位朋友送给王越一本宗萨仁波切的《人间是剧场》。这是他成年以后第一次全身心静下来,什么都不想,把时间留给了这本书,他静下心来琢磨书中的话:“书里的一句话让我受益最深: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心即是智慧。”

  书中提到:“我们多么喜欢赢,多么喜欢受人关注,……然而这一切都是陷阱,修行的真正目的,是学会控制自心,能够在生活中自在自如,懂得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就是智慧。”王越说,他太不正常了,太喜欢赢了,受名利的驱使,他变得疯狂,这20多年来他拼命地学习是为了赢得更多的“第一”,没日没夜地工作、应酬,甚至把睡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事业,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虽然他赢得了名誉及利益,但失去了健康。

  王越回想起自己离开美国后,曾将装满他拼命得来三大箱子的“荣誉”存放在老师的地库里,里面有他大学期间获得的53个州冠军奖杯,报纸杂志对他的无数报道,最终被夏威夷海啸冲入了大海。这让他痛心疾首,也让他明白荣誉不过就是过眼烟云的事情而已,辉煌过后还是会归于平淡的,还不如放慢“不停奔跑”的脚步,处在正常状态下来努力,或许现在是健康的。

  读了这本《人间是剧场》,王越的心情好转了许多,他不想再躺在病床上,他希望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于是在答应了医生按时“回诊”及遵守“医嘱”下办了出院手续。因为无法剧烈运动,高尔夫代替了网球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成了医治王越“回归正常心”的重要方式。过去在球场上,王越表现得较真、疯狂,有一阵儿他老去球场跟人赌钱,如果赌输了王越会继续跟人约球一直到赢为止。而现在,打球成了一种真心的治疗,一种真正的享受。虽然生病前王越10场球有8场在70多杆,现在多半是8字头,但他认为自己更加懂高尔夫了。

  人生盲洞的魅力

  受《人间是剧场》的启发,王越再也不像过去12年那样对高尔夫狠下苦功。生病前,每次下场前他总是要练上500个球,非常在意成绩;现在他更愿意用一颗平常心去打球,更愿意去看看球场的风景,体会设计师的用心。

  王越很喜欢海口黑石球场,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在那里打出71杆的好成绩,更是因为那儿的火山石,他认为火山石既是球场的美景,又巧妙地增加了球场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他看来,这座设计朴拙而巧妙的球场更像是人生中的坎坷,有许多盲洞,看不到果岭在哪儿,就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比如这次他得的白血病,你不知道最后的方向和结果,但还是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尝试。成绩好坏似乎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重要,享受过程、挑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球场上王越从来没把自己当成病人,一起打球的朋友大多也不知道他的病。了解他的朋友也经常调侃他:“你哪里得病了?医生诊断错了吧?你怎么还能开300码呢?”现在王越依然会去许多地方打球。像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虽称野象谷但野象出没极少,只有极少数有运气的人能看到它们,王越的运气极好,他不但看到了野象,还打了一个老鹰。他在打高尔夫中慢慢调整了心态,“过去对自己要求过高,非得打好,尤其是‘盲洞’,现在挑战‘盲洞’不一定非得打多少杆,不同的风景也会让我很高兴,比如我看到了野象谷的野象。”

  G.V+L:网球和高尔夫带给你的有什么不同?

  王越:高尔夫的乐趣更多,有更多的挑战。网球的场地一样,只是对手不同,你打过别人就是打过别人了;高尔夫则每天都不一样,新鲜感挑战性比较大。网球是跟别人打,而高尔夫是永远在跟自己打,今天打好了明天可以打得更好也可能打不好。

  G.V+L:你认为什么是好球场?

  王越:黑石我觉得还不错,有难度也有想象空间,我认为好球场要融合它本身的地理环境,火山岩石被巧妙地作为景色和难度,这球场设计得好主要是打得好可以选择很激进,打得不好可选择缓攻。有机利用自然风貌就是好球场。

  G.V+L:王志文曾发微博说,以友好著称的湾山高尔夫俱乐部(Bay Hill Golf Club)一点也不友好,听说你也打过这个球场,你怎么看?

  王越:他说的没错。我打“友好山”第一个洞时就知道这球场一点也不友好,球场看着不凶险,但实际暗藏杀机,有挺多的盲洞。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G.V+L:你三番几次提到Trump National球场,对它是什么印象?

  王越:Donald Trump这个美国最著名的大亨很懂高尔夫,他的球场坐落在海边悬崖之上,背山面海,跟自然贴得好极了。他的球场造得像他人生一样三起三落,有很简单的洞,让你很容易得分;突然来一个大变化,让你的心情上下波动,刚刚平静一些,马上就呱啦直叫不知道啥情况,怎么会打得这么烂,他的球场充满了意想不到。

文章关键词: 高尔夫王越网球中国高尔夫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海南女记者体验竹签井盖掉落坑中
  • 体育火箭签欧洲妖星 詹皇:不会再去其他地方
  • 娱乐陶喆拿父亲遗照求婚 嫩妻正面照曝光
  • 财经宝马等七车企降价应对反垄断调查(名单)
  • 科技直击富士康生产线:“锤子”怎么了?
  • 博客傩送:谁应是灾难报道的主角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限涨令”到期高校学费报复性上涨?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