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见习记者 钱俊
本周一,红牛车队老将马克·韦伯在接受《汽车运动》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F1未来的担忧。本赛季末即将告别F1的澳大利亚人在纵观自己参赛的12个赛季后,认为占据赛道发车格的车手整体水平正在不断降低,“付费车手”的出现让“实力派天赋车手”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
7月底,作为世界汽车运动的权威媒体——英国《汽车运动》杂志精心制作了一个专题《50名F1错过的车手》。通过资深赛车编辑的筛选,如汤姆·克里斯滕森、达里奥·弗兰奇第、塞巴斯蒂安·勒布等赛车传奇榜上有名。在剖析这些伟大车手无缘F1的原因时,《汽车运动》除了提及机遇、伤病等因素外,也指出了付费车手对于整个F1的冲击。
现在那些无缘F1的车手在其他的赛车赛事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那些F1现役车手中,也有不少人将被贴着有损赛事运动水平的标签,继续在赛道上完成一圈一圈的追逐。
付费车手影响F1质量
上月末,去年雷诺方程式3.5系列赛冠军、索伯车队现任第三车手罗宾·弗林斯因缺乏资金,无奈告别GP2争夺。随后荷兰车手通过推特,发表了一段令人遗憾的感言:“一切就是这样了,没有钱就没席位,这年代获得冠军已不足够,好运,GP2的兄弟们!”他的这个例子也被韦伯提及,澳大利亚人表示:“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佳,财政方面的考虑迫使车队在选择车手时,更关注车手能带来多少预算,而非其天赋和实力。这样,一些真正优秀的车手就被忽视了,况且天赋车手并不少!”
这种现状已被韦伯贴上了 “悲哀”标签。当他拿2002年揭幕战的阵容与今年揭幕战的阵容做了比较,更是感慨,“那时候,就算是中下游车队中,车手都是埃迪·埃尔文、米卡·萨洛这样曾登上过F1领奖台的车手。那时几乎场上都是F3000或其他赛事的冠军级选手。”
本赛季,付费车手的比例甚至过半。奇尔顿、古铁雷斯等人由于表现不佳,时常被舆论质疑他们是否因钱获得F1的席位。其实,“付费车手”这个话题在近几年始终不断,有人说迈克尔·舒马赫、尼基·劳达也是如此走向世界冠军之路。但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他们只是其中的特例,90%以上的“付费车手”都成为这项运动的匆匆过客,失败收场成为主流结局。
另一现象值得警惕。过往排名积分榜上半部分的车队鲜用“付费车手”,如今只有红牛、法拉利、梅赛德斯还能坚守“阵地”,唯才是用。作为前法拉利车队领队,现任国际汽联主席的让·托德也表示目前围场内太多的“付费车手”正将F1拖入“贬值”窘境。
实力派错过F1不仅因钱
每位赛车手自踏进初级方程式起,他们的目标无疑就是登顶汽车运动金字塔的塔尖——F1。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难以如愿。其中的多数人,我们可以简单认为他们不够格。不过,有些有资格在F1创出一番事业的车手也与F1擦肩而过。资金问题只是阻碍他们的坎之一,缺少机会、关键时刻受伤、车队决定等因素也比比皆是。
在英国《汽车运动》杂志的专题中,瓦伦迪诺·罗西、AJ。福伊特、汤姆·克里斯滕森、塞巴斯蒂安·勒布等赛车传奇不出意外地出现在榜单上。在他们的赛车生涯中都曾与F1产生交集,可惜F1最终还是错过了他们。
按照《汽车运动》的说法,今年6月刚第九次夺取勒芒24小时赛冠军的汤姆·克里斯滕森排名榜首。在成为运动车赛巨星前,他几乎参加了除F1外的一切比赛,他曾是德国F3和日本F3的冠军,也是F3000(GP2前身)的分站胜利者。他曾代表米纳尔迪、泰利尔和威廉姆斯参加过测试。当时,这些测试并不被外界关注,但代表威廉姆斯所进行的轮胎测试,让当时即将回归F1的米其林印象深刻。
时任威廉姆斯测试团队经理蒂姆·牛顿谈道:“1999年年底的赫雷斯,汤姆驾驶了我们车队首辆宝马引擎的赛车进行测试。刚开始的测试中,我们发觉赛车很不稳定,有不少问题。那时,我们认为那个冬天将很具挑战性。汤姆做了很棒的工作,在测试中并不做极端圈,而是做了很多稳定的圈速,这也是团队所需的。工程师希望在测试中完成一个项目,这并不是排位赛。如果是这样,这个车手看起来相当棒。要知道需要分析轮胎能坚持多久,稳定性又是如何,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驾驶方式。”
最后,拥有如此令人赞扬的驾驶能力,丹麦车手也不足以登陆F1。他的经纪人沃尔纳·海因茨(F1车手经纪人)最近承认:“当时,如果我有现在所拥有的谈判经验,汤姆就会留在威廉姆斯,因为米其林要他!”
另外,法国车手让-皮埃尔·若索,一个天赋比肩两届F1世界冠军吉姆·克拉克的车手,只因驾驶风格太“干净”,被评论为“绅士车手”,无缘F1。
直面较量F1车手难占优
关于F1车手与其他车手孰优孰劣的讨论从未间断。国际车坛也有一项邀请赛成为直面较量的平台。自1988年起的每年年末,王中王车王争霸赛(ROC)总能吸引来自赛车各个领域的诸多名将,然而在车手杯争夺中,F1车手们总难占得便宜,仅有去年的格罗斯让为现役F1车手夺标。
近年来,很多车手因种种原因告别F1,转头其他赛事“谋生”。即便考虑赛事适应的因素,那些顶着前F1车手头衔的车手们却并没显出多少优势,如前红牛二队车手斯皮德回归美国,参加纳斯卡赛事,成绩平平;也有当年舒马赫身边的“绿叶”巴里切罗,去年参加IndyCar期间也难现F1生涯之勇。
归结原因,F1作为最尖端的汽车赛事,其赛车更像一台精密仪器。同时在比赛中,团队作用占比极大,车手作用的体现实际非常有限,这也促成这些年得“火星车”者得天下、强弱悬殊的局面。相比之下,房车赛、运动车赛、低级别方程式赛中,比赛则更纯粹,车手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以纳斯卡为例,所有车手使用水平均等的车架与引擎,除调校与比赛策略会影响比赛外,车手能力成为改变比赛结果的变量,这也造就激烈的竞争格局。参加这样的赛事,有实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