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丽倩
尽管卡特汉姆车队把参加F1中国站周五练习赛的机会预留给了马青骅,但站在十周年纪念的时间点上,正赛中少了一位中国车手的缺憾还是会投射到不少车迷的心里。而现在,站在车手的立场上,程丛夫讲述起了自己的感悟与起伏。
在F1之外 寻找最好的机会
围绕F1中国车手话题的上一个波峰出现于去年10月的尾声,只是后来随着HRT车队的闪电散伙,贴在马青骅身上的“中国第一位准F1正赛车手”的标签也就暂且报废了。其实在国内车迷的殷殷期盼中,马青骅并非唯一一个尚欠“临门一脚”的车手。
十年前,F1正式落户上海,自此成为赛程中的一分子。而就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打开大门、迎接五湖四海客的前一年,程丛夫被签入迈凯轮的青年车手训练计划,与当年的汉密尔顿有了同门之谊。只是而今,时移世易,对再过四个月就将年满29岁的程丛夫来说,他仍在执着地等待一个机会。
世界拉力锦标赛(WEC)LMP1组别比赛、奥迪R8 LMS杯、亚洲GT锦标赛,程丛夫说,这是他本赛季的参赛重点。“在LMP1组别的比赛中,我这年纪还算是比较年轻的(车手)。虽然现在代表私人车队参赛,没办法和厂商车队去竞争,但对我来说,这是个平台,是个机会。2014年将是WEC变化很大的一年,包括规则上的变化,那就意味着会需要更多有经验的车手。”
在去年年末一次接受采访时,程丛夫说自己“希望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最高水准赛事”,而现在,他正目标明确地走在这条职业车手的道路上。“我的队友们(前F1车手尼克·海菲尔德就在其中),他们很强,如果我在车队内部能有好表现的话,那厂商车队肯定也会看到。这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自己和别人都能看到,未来我有没有实力去代表一支厂商车队参赛。机会在那里,行不行就看我自己了。”
培养“舒马赫” 需要更多支持
何时,中国才能拥有一位F1正赛车手?何时,中国的赛车运动才能驶上“快车道”?何时……每每中国站期间,总是各种提问的井喷时刻。作为常年在世界各地参赛的一位车手,程丛夫觉得自己所能做的是立足本位,从车手角度来就事论事。
从程丛夫到马青骅,国际赛车舞台对中国车手的招揽仅仅是“招商引资”吗?“可能很多人说国籍很关键,我觉得这是一个重点,但个人表现才是最重要的。车队既看重利益,同时也看重成绩。我觉得车队首先考虑的是车手的综合实力,其次才是车手背后的市场价值。”程丛夫说。
当然,程丛夫也不讳言,较之十年前,赛车世界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的确显得更“重利”了。“赛车世界的格局在变化,外部经济环境也在变化,就现在来说,商业赞助将较以往(在F1里)占到更重要的位置。其实不少运动都有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是F1或者赛车运动如此。假如国内的一些大集团,他们能在车手背后提供更多支持的话,我们毕竟是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相信肯定能从中找到一些很有天赋的车手。”
程丛夫说,他相信中国也能培养出自己的“舒马赫”,只是在起步时还是那句话,需要从低处做起。“卡丁车是第一步,给孩子多一点去磨练技术的机会,看看他们在赛车上是否有天赋。当爱好赛车、从事赛车的年青一代壮大了之后,我想我们也就有希望培养出自己的‘舒马赫’和‘汉密尔顿’了……我真的希望中国的赛车运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会尽自己所能给年青一代一些建议,让他们在选择道路时能有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