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14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 朱翃
“手臂摆动!摆动!跑起来!”在上海南洋中学的球场上,塞尔维亚籍外教可可维奇总是“激情满满”。来自上海徐汇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的U17学生球员也非常喜欢这位“洋教练”。
为扩大校园足球人口,让有足球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能够接受科学系统的课余足球训练,上海近半年来在全市16个区县分别组建了U11、U13、U15、 U17四级精英训练营。如今,训练营选拔机制、训练模式、师资队伍日趋成熟,同时对上海校园足球水平的整体提升产生了积极辐射。
高水平师资打牢足球“塔基”
去年底,上海市教委会同市体育局等部门,启动了四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组建工作。目前全市已组建83支精英队,营员规模达2475名。
“一大批具有足球天赋、热爱足球运动的学生亟须可持续的成长平台;同时,校园足球的深入普及也需要高水平球员和赛事的引导带动。这是我们组建训练营的初衷。”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说。
教练执教能力是决定训练成效的关键,因此,上海的“门槛”不低。每个区县均设置1名资深B级技术总监,每支精英队配备1名亚足联C级及以上主教练。目前,半数以上区县已聘请了葡萄牙、塞尔维亚、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教练员团队,以及中国本土的足球青训资深人士。
“洋教练”的专业化程度,让上海徐汇区田林二中体育教师于鸣感触颇深:“每次训练前,我、外教和他的翻译,3个人平均要花18分钟来摆放器材,从不马 虎。课前热身不是传统的跑圈,而是分组游戏,上课时热身、训练、分组对抗依次进行。外教授课感染力强,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又关注每个孩子的潜力,一 堂课下来,一些足球基础薄弱的女孩子也爱上了足球课。”他说。
可可维奇正是资深外籍教练中的一员。半年来,他负责徐汇分营的队员选拔、训练和比赛工作。“训练营不希望错过任何一名有天赋和发展意愿的足球苗子,但训练也要从培养兴趣开始,逐级加大训练量。如果一开始就强调大量训练,孩子可能会产生厌倦,提前‘透支’未来的潜力。”
体教结合培养“读书好”的球员
“往下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往上为上海乃至国家输送足球人才”是精英训练营秉承的理念,也使其区别于传统的体校青训模式。“训练营重在‘育人’,我们需要培养的足球人才,不仅球要踢得好,而且要品学兼优,各方面全面发展。”日前来沪观摩训练的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
立足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上海各区县精英训练营已形成制度:除比赛外,11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6小时,15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8小 时,17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10小时。每周六下午为固定集中训练和比赛日,每周日下午为文化学习日。区县训练营办公室设立文化生活督导员,负责追 踪营员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告诉记者,既要踢好球,又要读好书的“育人”理念已经贯 穿进徐汇分营的球员选拔、管理、训练中。从目前营员构成看,不仅有许多学校的大队长、中队长、还有获得徐汇“区长奖”的学生、获得艺术类奖项的特长生等。 “训练营正在成为品学兼优,又有足球专长的学生聚集地。”
发掘“塔尖”还需完善配套机制
“大众化普及和职业化提升是足球的两端,精英训练营正是架设其间的一座桥梁。”可可维奇说。
为进一步带动校园足球氛围,精英训练营除了训练营员和组织比赛,还不定期设立开放日,对普通学生开放,吸引来了更多足球爱好者。另一方面,训练营坚持主教练带教机制,安排体育教师担任助理教练,跟随高水平教练学习先进训练理念,从而带动上海校园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
而“塔尖”的培育,则需竞赛的磨炼。丁力介绍,上海目前已经形成“精英赛”、“联盟联赛”、“联盟杯赛”、“草根联赛”四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 级赛事。2015年,各类杯赛、联赛的参赛学生总数过万。此外,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将于今年7月继续在上海举办。
上海市教委表示,在夯实足球人口基础的同时,上海将探索打通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专业足球的通道,畅通足球人才上升渠道,使青少年校园足球成为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的“蓄水池”,为我国建设足球强国奠基。(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