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老前辈告诉你为何广州配得上拥有CBA球队

2016年10月15日08: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现任北控男篮总经理吕锦清(右二)与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合影现任北控男篮总经理吕锦清(右二)与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合影

  上个月,广州正式拥有了一支CBA球队,这不仅让广州球迷兴奋,更让广州的篮球人兴奋——在多年的努力之后,职业篮球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其实,无论从城市定位、篮球运动的发展和球迷基础来看,广州都配得上拥有一支CBA球队,广州的篮球历史也深富底蕴。广州日报记者在CBA广州队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采访了见证过广州篮球辉煌历史的几位篮球界前辈,他们用亲身经历,带着读者们回味广州篮球曾经的流金岁月。

  很早就“对外开放”的篮球城市

  要提广州篮球的光辉历史,就得提到广州篮坛泰斗莫国钧老先生——这位已经82岁高龄的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篮球。用广州市篮球协会副主席、常务副秘书长冯锡垣的话来说,大家尊称为“莫导”的莫老,是见证广州篮球历史的“活化石”。这位老前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是篮球运动员、从球员变成教练且见证广州篮球发展至今。

  莫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家住体育东路的他常常从家骑着自行车到位于天河体育馆南门的广州市篮球协会,询问和了解篮协最近的工作,用自己的经验给出意见和建议。一壶茶、一个篮球话题,大家就可以坐下来聊一个下午。

  莫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是篮球运动员,他回忆当时的篮球盛况,一句“气氛很棒!”就完全概括了。“那时候,广州市主要的比赛地点就两处,一处是解放北路的露天球场,还有一处就是东较场露天球场。”莫老回忆,当年从周一到周日,几乎每天下午到晚上都有比赛——有民间爱好者组织比赛,也有许多单位的爱好者组织球队,以单位的名义进行比赛。反正只要是篮球迷,每天都能去这两处看球。

  随着篮球运动在广州的深入发展,广州市政府更加重视这项群众运动,先是在文化公园建立了康乐篮球场,随后市一宫、二宫、三宫、员村文化宫、青年文化宫、芳村文化宫、铁路文化宫等地也陆续建立了球场。“那时候,整个广州的篮球气氛就更加红火了,每个场地、每天从下午到晚上,都是打球的群众。”莫老说。

  广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成了内地较早“对外开放”的篮球城市。当年,菲律宾篮球队的实力非常强劲,新中国成立前夕,其群声篮球队、黑白篮球队都曾来和广州当时的“七虎篮球队”进行交流,这些碰撞,逐渐引导着当时技术还比较单调的广州篮球界向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广州最大的篮球盛事就是当时的苏联国家篮球队来访并进行交流比赛。那支苏联队可是货真价实的正牌国家男篮,和现在常挂着“国家队”名头来华打热身赛的二三线队伍可不是一回事。“当时这可是一件大事,广州市在越秀山体育场的足球场正中央开辟了一片篮球场地,当时真的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整个越秀山体育场没有空余的座席,盛况空前。”莫老回忆。

  来访的那支苏联男篮,实力可以算是世界顶级,他们在广州和工联队、学联队、军联队和广州联队4支球队各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莫老代表广州学联队和苏联男篮交手,由于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自然是广州学联队以大比分落败。那一场比赛的经历让莫老十分震撼,同时也让所有广州的篮球人感到震撼,苏联队强壮的身体、出色的技术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广州的篮球人心里埋下目标和种子,“我们有一天,也要向这个方向来发展、进步。”莫老说。

  那支苏联队依次在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上海进行了友谊赛,也让各地的球迷大饱了眼福。

  市队省队分分合合篮球人才源源不断

  莫老回忆,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只有少数学校、基层系统参与篮球运动,这也是广州篮球最初的火种。“中学方面有培正、市一中、南海中学、省高级工业专业学校、岭南大学附中、华侨中学、培英中学、培道女中、真光女中、协和女中、省女子师范等中学。”尽管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莫老依然对当时的历史如数家珍,“大学有广州大学、光华医学院、中山大学体育系(广州体专)、岭南大学、南方商业专科学校等;基层系统则仅有省商业厅、邮电局;部队有中南军区战士队、中南海军队、防空部队和市公安队等。”

  据莫老回忆,当时广州市自己组建篮球代表队,还真是借了前苏联队访华的契机。“为了备战和前苏联队的比赛,市里第一次组织了学联队、工联队、军联队和市联队这几支队集训。”莫老介绍,随后的一项中南区篮球排球比赛,则让广州组织起了水平更高的篮球队。

  “1951年和1953年,连续两届的中南区篮排球比赛,有广东、广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武汉、广州6省区2市参赛,首届比赛,广州男女篮球队均获亚军,1953年的那一届,广州男女队都夺得了冠军。”莫老说。

  广州市属篮球队的命运,可以说比较坎坷,在中南区第2届篮球排球比赛之后,广州市篮球队就合并到了广东省队。1962年,广州又建立了自己的男女篮专业队,但“文革”时期再次与广东省队合并。1981年,广州在市体校篮球班的基础上第三次组建体工队男女篮球队,但为了迎接1987年的全国第6届运动会,这两支球队随后再次与省队合并。

  在这“分分合合”期间,广州在篮球人才的培养上一直抓得很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州就陆续培养了许多篮球人才,如男运动员司徒施、黎震权、越澄波、莫国钧、张锦贤,女运动员何冰、彭启明、李汀莹等都曾代表中南区参加全国比赛。李少芬、汤寿琪、张光禄、张剑平、蔡伟初、张德雄等人都曾入选国家队,随后还有稽照光、何钜华、吕锦清等国手名震江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吕锦清,他在做队员时敢打敢拼,退役之后也没有离开篮球,现在成为北京北控队的俱乐部总经理。对于广州队的成立,吕锦清深表感慨:“家乡终于有了这么一支CBA球队,这是所有广州篮球人梦想成真的一天。”

  吕锦清是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本土培养的第一位国手,他1973年进入广州市海珠区业余体校,16岁进入广州青年队,同年进入广东青年队。留在他心中的少年时代的记忆,是极其刻苦的训练。“天还黑着就起来练习运球,一只手上一个球,要求左右手都能运球。”吕锦清回忆,“回想过去的训练之苦,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正是这种魔鬼式的训练,让他后来在广东青年队迅速脱颖而出,并直接入选国家队,成为当时中国篮球圈内唯一一位从地方青年队直接入选国家队的球员。

  对广州篮球,老吕饱含深情,因为现在他任总经理的北控队,前身就是在广州建立起来的NBL球队广州自由人队,因为篮协“同省只能有3支CBA球队”的硬性政策规定,老吕只得带着球队辗转重庆、北京。现在的老吕,也从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家乡球队广州队能在CBA打出好成绩。

  民间比赛火爆

  够申请“吉尼斯纪录”

  广州市篮球协会副主席、常务副秘书长冯锡垣,是另一个角度的广州篮球见证者——这名老一代的国家级裁判在其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里,为广州市、广东省的篮球裁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裁判的视角来回忆广州篮球,也别有一番味道。

  “20世纪60年代,每一个生产大队都有自己的灯光篮球场,这个硬件条件,在全国都难找。”冯锡垣回忆,“当时做裁判,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下去吹比赛。当时工、农、兵各个层次的篮球比赛和群众篮球都十分发达,交流也十分普遍。”

  比赛太多让当时的冯锡垣感到“痛苦”,现在却成了美好回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民间的比赛非常多,当时每周的休息日只有周日一天,但周日往往比赛最多——那时候四处吹比赛,经常好几个星期都回不了一次家!”

  广州早年对于民间篮球的热情,也让冯锡垣记忆犹新。而这份热情,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来。1997年,一家知名国际饮料品牌和广州方面合作,接连签约了5年的三人篮球大规模赛事。结果该赛事报名的人数超乎想象,其中有一年有多达1968支报名队伍,在6天的比赛中,这些球队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公开组、家庭组、残疾人组进行比赛,整个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全都被打球和看球的人给挤得满满当当。

  “主办方当时都希望拿1968支报名队的数据去申办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次比赛真的把整个广州市临近的篮球爱好者都吸引来了,佛山、顺德、南海、东莞……周边很多爱好者都来报名参赛。”冯锡垣记忆犹新,“我们此前也没想到,广州的民间篮球热情如此高涨。”

  看到广州的篮球热情如此高涨,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篮球协会开始悄然做起工作。2009年,广州市恢复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篮球联赛;2010年,广州市恢复中断30年的广州市篮球联赛,同时,市篮球联赛还被分为甲级联赛和乙级联赛,这几年,市联赛还改名为“市长杯”,吸引了更多高水平的选手参赛,成了口碑好、关注度高、市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比赛,每年都有很多球队参与,水平也很高。

  现在,CBA有了广州队,广州体育局、广州市篮球协会对这支球队的希望并不限于在职业赛场上发光发亮,这支球队在平时能给市民们带来什么?给爱好篮球的孩子们带来什么?给广州篮球带来什么?这才是更让人关注的。

  广州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广州市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志强透露,这支广州队落户之后,接下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像很多NBA球队那样,把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让更多基层篮球爱好者、篮球迷接触到高水平的篮球指导,把篮球作为和市民、球迷沟通的重要手段,让广州这座篮球城市的篮球氛围越来越浓。

  带着底蕴丰厚的篮球历史,广州的新“篮图”将更加绚丽多彩。

文章关键词:CBA广州男篮篮球联赛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