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国内裁判水平确实有差距 职业化道路很艰难

2013年04月09日10:23  篮球报

  本报记者康旭

  对于CBA[微博]裁判员的水平,白喜林坦言,目前国内裁判员确实与国际上的优秀裁判员有一定的差距。上赛季从半决赛开始,中国篮协也继续聘请了外籍裁判执法,但由于国际篮联更改了政策,篮协只得聘请亚洲裁判员来执法,对于两名亚洲裁判员的工作,白喜林给予了肯定,表示他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但是从目前来看,亚洲裁判员的整体水平,还是低于欧美裁判员的,此前,篮协表示,可能会在今后再次向国际篮联提出申请,但白喜林表示这个问题还要慎重考虑。

  “毕竟国际篮联刚刚公布这个政策,我们要先向亚洲篮联反映,要一级一级地向上反映,这也符合一个国际惯例。”白喜林说,“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也更加明确了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优秀裁判员,目前,篮协已经开始启动研究了职业裁判员培养的这种模式。”

  白喜林所说的就是外界一直呼吁的“裁判员职业化”。据白喜林介绍,中国篮协已经在赛季中期向各CBA俱乐部和已经注册的CBA裁判员下发了《关于试行篮球职业裁判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是否愿意成为职业裁判、对于工资待遇有什么要求、成为职业裁判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等相关细节问题,可以说,CBA裁判员职业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但白喜林同时表示,目前距离真正实施CBA裁判员职业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为那意味着CBA裁判员将从目前的兼职(普遍为大学老师)变为全职,这之后的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如果单一的从篮协方面是很难实施的。”白喜林说,“因为涉及到社会保障、工资、退休后的安置、档案的存放,休赛期裁判员怎么安排等很多问题,很复杂,所以我们还需要一步步去研究和落实,选择合适的时机再进行试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