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XX”口号激化地域矛盾 CBA球队不该都变仇敌

2012年12月17日17:42  篮球先锋报

  换苏伟[微博]的嘈杂弱了,换吉喆[微博]的声浪又起,我真不觉得,这是中国好声音。

  出现在CBA[微博]赛场上的这种此起彼伏,当然可以从一种很另类的角度证明,CBA越来越火爆。今年的CBA好看,一开始是因为成亿成万双眼睛,都盯着麦迪、阿里纳斯[微博]和马布里[微博]。盯着盯着,还没来得及产生审美疲劳,大家就发现了还有比他们更美的东西———

  最近三轮的激战,自是高潮迭起。从广东逆转福建、北京逆转新疆开始,到山西加时苦胜北京,再到本轮的北京打广厦,众口一词的是个“好看”。论激烈程度,论悬念级别,这些场次的水平都已丝毫不逊于上赛季的总决赛,当然有足够的力量支撑CBA之“火”。

  惟一的遗憾,就是始于上赛季总决赛的“换XX”,如今渐有蔓延之势,至少在太原,北京队听到满场力度极强的“换吉(吉+吉)”声音,会有一万个不爽。反而,山西球迷在为球队连胜造势之余,断不会有不妥之感。你喊得,我自然也喊得。

  这也真没有明令禁止的道理。汉语的深奥,中华文化的玄妙,是足以让“换XX”永远喊下去的。单纯从字面理解,那只是全场的观众,或者呼唤球场下苦坐板凳的球员,或者是不满意在球场上发挥不佳的球员。然而喊的人,听的人,彼此大多又都明白那样呐喊的言外之意。不客气地说,别看CBA球队的主场,时不时就会响起“黑哨”的呼啸,可是论破坏力,真未见得能及得上一句“换XX”。

  直接被点名的球员,因此陡增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一定的。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解释,那种表达并无越格之意,不过是职业球员上了球场必须承受的某种考验而已,你觉得歪了,那是你想歪了。道理讲着通顺,现实却未必和蔼,因为真去一个个剖析,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是不带恶意、纯粹从技战术角度出发肆情呐喊的?

  长此以往,CBA若遍地都是“换XX”,看见对方哪个球员不顺眼就“换XX”,能看见的便是地域对立一天天尖锐,CBA的一场场比赛都演化成仇敌相见,本来大家想看的是你攻我守迸出火花,拿捏不好就容易变成你死我活间的火上浇油。想想,CBA可是顶着“职业联赛”的帽子,每家俱乐部、每支球队需要打造个性精神不假,大家终归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莫非有谁想砸了这个锅不成?

  事实上,这个赛季的CBA,是可以被视作获得了一次全方位升级契机的。最近几场焦点之战展现出的竞技水平且不论,即使是寻常比赛,对抗之激烈、胜负之难测也远超以往,山东、山西这样的球队冲在积分榜最前列固然还需时间证明,CBA过去最常见的“两强争霸”格局却彻底一去不返。而且,就在群雄争霸的同时,国内球员展现出的自信心和技战术水平,显然与伦敦奥运会结束时针对CBA的普遍悲观形成了鲜明对照,包括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吉吉吉,新赛季的表现就比上赛季提升不少。鼓励,这时候真的比打击更有意义。

  至于更深层次的俱乐部文化、球迷文化,这样一声声的“换XX”也是毫无建设性的。百年老店很好,铁杆球迷也很好,谁都不希望把CBA拖入彼此不共戴天的泥潭。NBA[微博]的篮球迷极少向客队释放“负信号”,因为他们大多就是来赶热闹场子的。欧洲的篮球迷可能比CBA球迷还要赤胆忠心,可他们顶多送给客队球员成片的嘘声。作为后来者的CBA,该学的千万别落下。

  切记,篮球可以是一场战斗,篮球绝对不该是一场战争。

 

  新浪为《篮球先锋报》独家网络合作伙伴,该报提供所有内容,其他网站和平面媒体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变相传播,违者负法律责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