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以亚运之名反思韩流

2014年09月17日20:33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体育专电 题:以亚运之名反思“韩流”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 李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亚运未动,韩流先行。虽然仁川亚运会在19日才开幕,但“都教授”早在大半年前就开始“暖场”,凭借《来自星星的你》蹿红的他如今已代言矿泉水、电脑、汽车等30余个广告,这名赛会形象大使在公共场所已实现WIFI般的覆盖。

  尽管亚运会在某些观众眼里是根“鸡肋”,但韩流却是仁川维持人气的一大“神器”,这种以娱乐文化为载体推介大赛的“韩式办赛”让人反思。

  韩流在中国从来不乏拥趸,从上世纪90年代末掀起第一轮热潮的H.O.T组合到如今的“都教授”,韩流已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影响了近20年。据悉,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还将有张东健、JYJ、“鸟叔”等一大批粉丝众多的韩流代言人亮相。对于中国受众而言,如果亚运会本身略显无趣,不妨以亚运之名享受一下韩流的乐趣。

  “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这是中国网友对韩剧的诙谐总结,抛开其背后的程式化结构不谈,韩剧的确是中国受众了解邻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韩建交于1992年,1年后《嫉妒》成为第一部登陆中国荧屏的韩剧,在其带动下,音乐、电影、综艺节目接踵而至,并逐渐蔓延为一种影响青少年的流行文化风潮,“韩流”一词也因此产生。

  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中国男足的“恐韩症”仍萦绕在体育新闻领域时,H.O.T已经凭借一曲《我们是未来》在中国频抢娱乐新闻头条。5个少年依靠颠覆的造型和飘逸的演出将一种个性标榜的价值观也传递得淋漓尽致。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开始唱韩文歌、跳韩舞、去发廊剪安七炫的发型、穿肥大的裤子。

  H.O.T像一根被点燃的引线,连接着韩流在中国的蔚然成风。随后10余年间,金喜善、全智贤、Wonder Girls、东方神起等越来越多的艺人被熟知,《浪漫满屋》《大长今》《蓝色生死恋》等越来越多的韩剧被追看,各城市的韩食店越来越多,练跆拳道的孩子越来越多,“欧巴”“擦浪嘿呦”等韩语发音出现率人越来越高,济州岛的华人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

  体育与文化向来水乳交融,韩国承办大型赛事同样打娱乐文化牌。在2002年承办世界杯期间的形象大使是当时的人气美女金喜善。此外,善于“造星”的韩国也时常会将外表突出的运动员包装得偶像化,像本届亚运会与孙杨隔空叫板的朴泰桓、广州亚运会与潘晓婷上演“最美一战”的车侑蓝,以及金妍儿、孙妍在等都被营造出美貌与实力并重的文化魅力。

  对于本届亚运会,很多中国观众前往仁川的目的不仅是观赛,吸引他们的还有韩国的美景、美食以及明洞、新罗等免税店的相对低价商品。

  韩流在中国成为时尚并非偶然,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背景下,原本与中国在地缘、人种、历史存在诸多密切联系的韩国,凭借一股异军突起的强势进驻中国文化消费市场。韩流在中国的风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其文化输出的成功,虽然浮夸于流行和娱乐元素且欠缺足够支撑内涵,但很有效。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文化消费日趋成熟且多元化,韩流已不具备昔日的强势地位。但对中国而言,如何去借鉴其运作模式来完善一届大型赛会的推广、实现文体价值的双赢,仍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毋庸置疑,亚运会的“主餐”是体育比赛,但如何在做好“开胃菜”仍是一门学问,即便这道“开胃菜”只是泡菜。(完)

文章关键词: 亚运会体育评论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苏格兰今天举行独立公投 最新消息
  • 体育欧冠-拜仁绝杀曼城 切尔西1-1 巴萨胜
  • 娱乐曝姚晨多次出轨 怒斥:满纸荒唐物是人非
  • 财经神秘富豪闫琦控制三亚鹿回头岛千亩土地
  • 科技苹果开放下载iOS 8 升级攻略
  • 博客闺蜜揭秘:普京对前妻非常抠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人考上北大医学部弃读:感觉不是真北大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